合1.1米)。
这张地图追踪了11只北极燕鸥的飞行路径,其中绿色代表秋季的迁徙路径,红色代表冬季,而黄色则代表春季的回家之旅。从图上,你可以看出两种模式:北极燕鸥的中途歇脚点,要么选择在西非沿海,要么选择在巴西沿海。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弯弯扭扭的路径可能说明这些海鸟做事犹豫不决,甚至导致某些个体的飞行距离超过了5万英里(约合8.05万公里)。但事实上,它们这样做是在跟随各地区盛行的风向,从而减少体力消耗。
4、搭便车的鳄鱼

搭便车的鳄鱼
北极燕鸥的长途跋涉当然很吸引眼球,但是要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并非只能依靠马拉松跑,尤其是当你的研究对象是臭名昭著的懒汉:咸水鳄的时候。一个科学家小组(其中包括已故的著名鳄鱼专家,人称"鳄鱼猎手"的斯蒂夫*埃尔文(Steve Irwin))对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的咸水鳄进行了研究。他们注意到这些鳄鱼有时候一天的迁徙距离远达6英里(约合9.65公里)。科学家们对这些懒汉能迁徙如此之远感到有些意外,于是便调出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一条咸水鳄竟然曾在一天中游泳超过15英里(约合24.1公里)。但是先不要惊叹,这些懒家伙自有它们的偷懒妙招:大部分的时间里它们只是浮在海面随波逐流,顺着海流飘动而已。
这里的这张地图显示的是三条咸水鳄在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附近的游动路径,图中标注的"st" 和 "fin"分别代表路径的开始和结束。第一条咸水鳄花了25天时间完成了它的路线,第二条鳄鱼则花了15天时间绕过了半岛的尖端,而第三条鳄鱼则花了5天之间,挪动了一小段距离。图中的箭头指示的是该海域的海流运动方向。这种随波逐流的方式让人惊奇,因为似乎鳄鱼们只会在准备长途旅行时才会借助海流,而做短途旅行时则不会。
5、小鸟的迁徙

小鸟的迁徙
通过在动物身上捆绑电子追踪器来了解它们的迁徙路径是一种好方法,但如果这个追踪器的分量压的它踹不过气来的话就另当别论了。不幸的是,直到最近,我们的追踪器技术始终无法满足鸟类负重的要求。但在2007年,这样的状况有了改观。这一年,科学家们首次设计出重量很轻,足以适用于画眉鸟和美洲紫燕的追踪器。他们立刻运用这一最新的设备展开了对34只鸟的追踪行动。尽管到了第二年仅有7只鸟还能追踪到,但就是这7只鸟,让科学家们有了重大的发现,也让人们得以首次一窥这些拥有嘹亮歌喉的鸟类的生活轨迹。
布里吉特*斯特奇伯里(Bridget Stutchbury,)是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生物学家,他说:"我们发现在秋季时,美洲紫燕离开美国北部地区,并很快飞往南方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它们能在短短一周之内飞行超过1000英里(约合1609公里)。"
科研人员同时还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这些鸟类在向北迁徙时的飞行速度要比南迁时快6倍。但总体来说,让科学家们惊奇不已的还是这些小家伙们的绝对飞行速度。斯特奇伯里说:"要知道,它们顶多就一个可乐罐子那么大一点,竟然能飞那么快,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6、DNA迁徙辨识研究

DNA迁徙辨识研究
尽管在现实的野外追踪行动中不会用到DNA技术,但是这种新兴科学在迁徙路径辨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时无可取代的,尤其是当这种迁徙发生在数千年前之时。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