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多年捕鱼经验的渔民赵红军回忆说,上世纪80 年代,盘山县海域小道子老渔港附近,可以看到成群的斑海豹;后来由于渔港建设、油田开发和潮沟拦阻等原因,上世纪 90 年代,斑海豹已将上岸点转移到下游1000 多米的六道沟附近;近几年随着当地的旅游开发,人类活动到达六道沟,斑海豹的上岸点再次下移1000 米左右,停留在六道沟和三道沟中间。
记者乘坐小艇来到六道沟和三道沟中间的海域考察,发现这边已经基本没有可供斑海豹栖息的陆地了。两沟交汇的海域水流特别湍急。赵红军说,这里的鱼儿特别多,斑海豹能在这里找到丰富的食物。
这里是斑海豹栖息和繁殖的最后家园。今年3月18日,田继光在盘锦市政府网站上看到一条信息:盘锦滨海公路唐海线至三道沟工程将在这里通过。“这样一来,正好碾在斑海豹的核心栖息地上。由于此地非常接近入海口,斑海豹已经难以再找到合适的地方栖息。如果没有可以上岸的栖息地,很可能会对斑海豹种群的生存造成威胁,或者逼迫它们远走他乡,再也不来盘锦了。”
心急如焚的田继光开始向各个单位咨询,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建设单位都打听了,可都没有什么有效回应。后来,他在网上找到市长信箱,通过非常复杂的注册过程,终于把他的观点发了过去,依旧没有回音。他陆续又给市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市长、政协主席等提交了意见信,结果也都石沉大海。
有一天,他在搜狐博客撰写了一篇名为“辽宁滨海公路将穿越斑海豹的栖息地”的公开信,很快给推到了首页,吸引来 1000 多人次浏览。田继光灵机一动,注册了一个新浪微博,把这消息发出去。当时,他给一个辽宁救助 SOS 机构发了私信,让他们再给转发一下,结果一下子就转发了10000 多条,评论几百条。
3月29日,田继光收到一份传真,是交通局发来的,说市领导看到了田继光的呼吁,因为他们在一个名叫“滨海钓鱼网”的网站上看到了那封公开信。
面对已经规划好的公路施工建设和可能带来的斑海豹栖息地破坏,3月30日,在盘锦市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盘锦市交通局、盘锦市公路管理处、盘锦市环保局、环境海洋与渔业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当然,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田继光拿出一张Google earth地图,经过精确对比,位于辽东湾入海口的那条小沟渠的位置清晰可见,那里就是斑海豹的上岸点。田继光的意见是,希望公路可以向北迁移5至10公里,这样就可以避开斑海豹的栖息地。
最终,会议决定,暂停滨海公路该路段的建设,并委托专门环评部门重新进行环评工作。
从10公里到2公里
“想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并不容易,这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田继光说。
此次政府委托的环评部门,是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总部在长春,具体做这个工程的是营口分院。“我们协会的想法可能会部分影响环评建议。其中涉及科学数据,我建议他们去找韩家波院长这样的专家。据我所知,他们并没有找韩院长。”
韩家波的头衔是辽宁海洋水产研究院副院长。他向记者回忆说:“上世纪80 年代调查时,我们见过最多的数量是400多只,会呆到5月10日左右。最近发现斑海豹在当地区域逗留时间越来越短,在4月20日就很难看到了。”
作为资深斑海豹研究专家,韩家波认为,人类开发等活动给斑海豹带来的影响,并不仅是栖息地的破坏。这些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噪音,甚至会让斑海豹种群面临生存危机。“我们找了好多材料,合成了鳍脚类动物在水下的听力域进行比较。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期非常长,会产生极大的噪音。另外,公路建成后,汽车大量在上面行驶,导致的共振,是非常持续而难忍的声音,这些声音如果正好与斑海豹的听力域对应,就会对它们产生致命影响。”
目前,中国专家还没有对斑海豹做噪音测试。但是加拿大生物心理学家雷诺夫曾在试验中发现,海豹栖息地的变化往往与噪音有关。以加拿大象海豹来说,声音是它们母子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办法。一般海豹的听力在70至80分贝之间,对这些声音信号的分辨能力大约在8米左右。如果受到干扰,象海豹母亲很可能会把幼仔压死。
韩家波院长提供的这些资料,被田继光收集起来。他继续给盘锦市长、书记写信。在盘锦市,NGO为动物争取权益曾有先例。2007年滨海公路盘锦段公示的时候,在盘锦黑嘴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