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妈妈在教宝宝爬树
在四川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出生两年多后,大熊猫“淘淘”初定于10月11日正式放归大自然。对“淘淘”的野化培训持续两年多,没有人工采摘清洗的新鲜竹子,就要学会野外觅食、寻找水源;离开舒适的熊猫基地,在野外和天敌黑熊、金钱豹、野狼正面遭遇。
近十年国内还没有熊猫放归的成功案例。首只放归的大熊猫在野外意外死亡,放归一度搁浅。此次,“淘淘”将成为我国第二只被野外放归的大熊猫,它再一次承载了科学家们的希望,圈养熊猫回到野外,帮助野生大熊猫种群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是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次新尝试。在不少专家看来,若成功其意义不亚于宇航员登上月球。
2006年4月28日,中国放归了第一只接受野化培训的大熊猫“祥祥”,“祥祥”从2003年起接受野化训练共三年,但放归不到一年就不幸死去。三个月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宣布,“祥祥”是与野生大熊猫在领地和食物争夺中,从高处摔下造成严重内伤致死。
这对整个研究中心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最早进行熊猫野化研究,坚持要让大熊猫“放归山林”,“祥祥”的死曾让他深陷质疑声中。加之2008年汶川地震,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核桃坪基地受到严重损毁,全部熊猫转移到了雅安碧峰峡,野化工作也只能暂停。
熊猫出生后就没见过人
2010年7月20日,即将分娩的雌性大熊猫“草草”来到卧龙,13岁的她被选上参加第二期野化培训项目。
基地已经为草草和她未来的孩子准备好三个野化培训圈,分别对应三个“野化”阶段,面积越来越大,海拔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接近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8月3日, “草草”生下了儿子“淘淘”。 “淘淘”出生后,和母亲“草草”在海拔1780米,面积2400平方米的第一阶段小型野化培训圈内生活。
出生后第35天,“淘淘”第一次睁开眼,那以后就没有见过人,所有需要接触“淘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伪装服,也就是熊猫服,减少对“淘淘”的人为干扰,避免形成对人的依赖。
在转移到下一个野化圈时,也需将“淘淘”放进一个背篓里,蒙上布,一路上都不能让“淘淘”见到人。
每隔几天,工作人员都会找到“草草”和“淘淘”,有时候给“淘淘”体检、称体重等,大多数时候则是隐藏在草丛中观察。工作人员借由套在“草草”脖颈处的无线电颈圈和遍及整个野化圈的红外线监控设备紧盯着母子俩的一举一动。
野生熊猫生存能力强
在野化圈这个半野化的环境中出生,意味着“淘淘”一开始就没有人工饲养看护,要由母亲养育。
“草草”被选中有特别的原因,她小时候在野外被人发现,被熊猫基地工作人员救护回来,从此才开始圈养生活。但毕竟从小出生在野外,由野生大熊猫母亲带大,“草草”生宝宝之后,就被认为带崽能力特别强。
“淘淘”显然从妈妈那里学到了更多东西,“草草”没有让人失望,她把自己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学到的生存技能也一一传授给了“淘淘”。
比如吃竹子,“草草”告诉“淘淘”去哪找竹子怎么吃竹子,具体到怎么剥掉竹子的皮,然后应该挑哪个部位吃更美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