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市民,我们在回忆儿时美好时光的时候,还能想起那些现在少见或已经消亡了的小动物朋友们吗?蚂螂、唧鸟儿、户帖儿、老家贼、臭大姐、铡草妞、钱串子、锛打儿木、夜么虎子、蛤蟆骨朵、疤瘌角子、歇了虎子……
蜻蜓
北京土生土长的朋友不少人都有儿时与小伙伴(发小儿)一起在野地逮虫子的经历。逮什么呢?主要是大扫帚逮蜻蜓、草地里捉蚂蚱、打手电找蛐蛐等等。所以要先说说蜻蜓。
蜻蜓,北京话叫蚂螂。蚂螂是统称,一切蜻蜓都这么叫,但主要还是指“典型”的蜻蜓,即蜻和蜓。说到这儿我们要正确认识下蜻蜓的科学分类。简单地说,蜻蜓是昆虫纲蜻蜓目昆虫的通称,但蜻蜓目分为三大类,即蜻、蜓、蟌,蜻和蜓的关系相对近一些,都属于差翅亚目,它们体型一般较大、粗壮、飞行迅捷,是我们记忆中“典型”的蜻蜓;蟌,有的书里叫豆娘,是一类大多很小、纤细柔弱、飞行缓慢的“非典型”蜻蜓,分类上属于均翅亚目。在停落时,蜻和蜓的翅膀是平铺着的,而蟌一般是合着的、立在背上。
北京的蜻蜓有60多种,但平原、邻近城区常见的不过其一半,其中最常见的一些才是拥有普遍流行的俗名的。有五种是我们最常见的蚂螂,尤其是小黄,每逢夏天,尤其是雷雨前的日子那真是满大街都是。它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最最常见的种类黄蜻。黄蜻的部分老熟雄性个体,肚子会变红,这种俗名叫做红辣椒,是比小黄少一些的“种类”。
所谓红辣椒,有些很红,有些不是太红,其实这个俗称还包括了红蜻,甚至部分赤蜻等多个种类的雄性。
常见蜻蜓里,孩子们比较稀罕的,那就是老杆儿和老子儿,这俩家伙个儿大、色儿靓,但是数量少得多,而且飞得快、会躲人,特别贼。能捉到它们的人,那足够被小伙伴们羡慕一夏天的。其实它们是同一个种类的雌雄性别,腰上有蓝色的老干儿是雄性,没那块蓝的老子儿是母的。
家住在近郊和山区的朋友,还能见到更多城里一般没有的种类。比如黑锅底(也可以叫黑老婆儿,但不是真的黑老婆儿)。
黑锅底,家住山区或去过门头沟、密云等地游玩的朋友肯定都见过,是常见的溪流种类,这个俗名包含了两种常见的色蟌科蜻蜓。前边说过,有的人是不把这类当做蜻蜓的,情有可原,确实它们的长相太非主流了。
家住海淀或常去颐和园等湖泊公园的朋友,可能还见过“膏药”。这种蜻蜓属罕见品种,一般地儿还真见不着,只有平原湖泊能见着。见着还不一定能逮着,因为这些大型蜻蜓可不像小黄那样甚至能用手捏到,而非得上大抄子才能捉到。
还有小老虎和小辣椒,分别是赤蜻的雌性和雄性。赤蜻的种类很多,而且长相很近似,所以一般人是看不出差别的,这个俗称,就成了有这样特定花纹或颜色的蜻蜓的统称。
值得一说的还有黑老婆儿,这可是有俗名的蜻蜓里最少见的玩意了。翅膀宽大如蝴蝶,飞翔时还时而反射出彩色的光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