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机械噪声动物模型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09-11-20 |
|
|
如何制作机械噪声动物模型 宇宙大爆炸(bigbang)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描绘过去远古的宇宙发展史。在这150亿年中先后诞生了星系团、星系、我们的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现在我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一切天体和宇宙物质,形成了当今的宇宙形态,人类就是在这一宇宙演变中诞生的。
人们是怎样能推测出曾经可能有过宇宙大爆炸呢?这就要依赖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两千亿个恒星中的一个。像我们银河系同类的恒星系——河外星系还有千千万万。从观测中发现了那些遥远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飞奔的速度越快,因而形成了膨胀的宇宙。
对此,人们开始反思,如果把这些向四面八方远离中的星系运动倒过来看,它们可能当初是从同一源头发射出去的,是不是在宇宙之初发生过一次难以想像的宇宙大爆炸呢?后来又观测到了充满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就是说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余波虽然是微弱的但确实存在。这一发现对宇宙大爆炸是个有力的支持。
宇宙大爆炸的观点: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科学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还要小的奇点,然后是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缺乏大量实验的支持,而且我们尚不知晓宇宙开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图景。
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a)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b)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c)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d)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从那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从而由物质小微粒聚集成大团的物质,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中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生命。
但是,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或者说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没有开端。它只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
这只是一个设想,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论。
大爆炸理论虽然并不成熟,但是仍然是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论的关键就在于目前有一些证据支持大爆炸理论,比较传统的证据如下所示:
a)红位移
从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遥远的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胀,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就是一个关于星系之间相互远离速度和距离的确定的关系式。仍然是说明宇宙的运动和膨胀。
v=h×d
其中,v(km/sec)是远离速度;h(km/sec/mpc)是哈勃常数,为50;d(mpc)是星系距离。1mpc=3.26百万光年。
c)氢与氦的丰存度
由模型预测出氢占25%,氦占75%,已经由试验证实。
d)微量元素的丰存度
对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辐射
根据大爆炸学说,宇宙因膨胀而冷却,现今的宇宙中仍然应该存在当时产生的辐射余烬,1965年,3k的背景辐射被测得。
f)背景辐射的微量不均匀
证明宇宙最初的状态并不均匀,所以才有现在的宇宙和现在星系和星团的产生。
g)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证据
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学家们称他们又发现了新的证据,可以用来证实宇宙大爆炸理论。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质量极大,体积极小,温度极高的点,然后这个点发生了爆炸,随着体积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至今,宇宙中还有大爆炸初期残留的称为“宇宙背景辐射”的宇宙射线。
科学家们在分析了宇宙中一个遥远的气体云在数十亿年前从一个类星体中吸收的光线后发现,其温度确实比现在的宇宙温度要高。他们发现,背景温度约为-263.89摄氏度,比现在测量的-273.33的宇宙温度要高。
虽然已有上述证据存在,但是宇宙是否起源于大爆炸学说,仍然缺乏足够多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能较满意地解释宇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宇宙大爆炸理论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才提出,但20年代以来就有了萌芽。20年代时,若干天文学者均观测到,许多河外星系的光谱线与地球上同种元素的谱线相比,都有波长变化,即红移现象。
到了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总结出星系谱线红移星与星系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的规律。他在理论中指出:如果认为谱线红移是多普勒效果的结果,则意味着河外星系都在离开我们向远方退行,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这正是一幅宇宙膨胀的图像。
40年代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遥远的过去曾处于一种极度高温和极大密度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原始火球”。以后,火球爆炸,宇宙就开始膨胀,物质密度逐渐变稀,温度也逐渐降低,直到今天的状态。这个理论能自然地说明河外天体的谱线红移现象,也能圆满地解释许多天体物理学问题。1964年美国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又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该理论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理论,虽然得到了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但仍有一些解释不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ahref="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64/72/31/1214647231.6444438.jpg"target="_blank"><imgsrc="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64/72/31/1214647231.6444438.jpg"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a)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b)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c)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d)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从那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从而由物质小微粒聚集成大团的物质,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中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生命。
但是,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或者说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没有开端。它只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
这只是一个设想,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论。
大爆炸理论虽然并不成熟,但是仍然是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论的关键就在于目前有一些证据支持大爆炸理论,比较传统的证据如下所示:
a)红位移
从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遥远的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胀,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就是一个关于星系之间相互远离速度和距离的确定的关系式。仍然是说明宇宙的运动和膨胀。
v=h×d
其中,v(km/sec)是远离速度;h(km/sec/mpc)是哈勃常数,为50;d(mpc)是星系距离。1mpc=3.26百万光年。
c)氢与氦的丰存度
由模型预测出氢占25%,氦占75%,已经由试验证实。
d)微量元素的丰存度
对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辐射
根据大爆炸学说,宇宙因膨胀而冷却,现今的宇宙中仍然应该存在当时产生的辐射余烬,1965年,3k的背景辐射被测得。
f)背景辐射的微量不均匀
证明宇宙最初的状态并不均匀,所以才有现在的宇宙和现在星系和星团的产生。
g)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证据
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学家们称他们又发现了新的证据,可以用来证实宇宙大爆炸理论。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质量极大,体积极小,温度极高的点,然后这个点发生了爆炸,随着体积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至今,宇宙中还有大爆炸初期残留的称为“宇宙背景辐射”的宇宙射线。
科学家们在分析了宇宙中一个遥远的气体云在数十亿年前从一个类星体中吸收的光线后发现,其温度确实比现在的宇宙温度要高。他们发现,背景温度约为-263.89摄氏度,比现在测量的-273.33的宇宙温度要高。
虽然已有上述证据存在,但是宇宙是否起源于大爆炸学说,仍然缺乏足够多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注解:3k是什么意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1964年,他们用它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为了降低噪音,他们甚至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1965年,他们又订正为3k,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为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沙发被人坐了……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科学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还要小的奇点,然后是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缺乏大量实验的支持,而且我们尚不知晓宇宙开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图景。
现有的理论认为,宇宙从一个奇小的原点发生大爆炸后开始。 也就是说,我们的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所有的星球星系加在一起的宇宙原来只有一个鸟蛋大小,甚至更小。 你相信原始的宇宙只有一个鸟蛋大小吗?反正我觉得不可思议,并认为“宇宙大爆炸学说”是完全错误的。 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理论根据是:几乎所有的星体发出的光的光谱都发生红移,而且距离越远光谱红移量越大。利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也就是几乎所有的星体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越远的星体远离的速度越快;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 利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并没有错,错的是很多人认为只有远离我们而去的星体发出的光才会发生红移,而忽视了其它条件下发生的光谱红移。 光源在并没远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光谱线也会发生红移。这一点已有物理实验所证明。 因此,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是站不住脚的。 宇宙中的局部星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爆炸与合并,万有引力与万有斥力在局部有时你强有时我强,但就整个宇宙而言,却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越来越大。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疑问: 1.宇宙大爆炸理论说宇宙年龄是130亿年.但是现在已经发现有200亿光年远的星体.光不可能在130亿年走完200亿光年的路程。 2.大爆炸理论不能说明为何爆炸开始时没有形成黑洞.在此时巨大质量集中在极小的空间是不可能不形成黑洞. 以上事实有理由说明大爆炸理论是可疑的.
明白了吗?呵呵…… 怎么延长电脑使用寿命关键在保养!怎样保养电脑一,定期开机,特别是潮湿的季节里,否则机箱受潮会导致短路,经常用的电脑反而不容易坏。但如果家居周围没有避雷针,在打雷时不要开电脑,并且将所有的插头拔下。二,夏天时注意散热,避免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长时间用电脑,冬天注意防冻,电脑其实也怕冷的。三,不用电脑时,要用透气而又遮盖性强的布将显示器、机箱、键盘盖起来,能很好的防止灰尘进入电脑。四,尽量不要频繁开关机,暂时不用时,干脆用屏幕保护或休眠。电脑在使用时不要搬动机箱,不要让电脑受到震动,也不要在开机状态下带电拔插所有的硬件设备,当然使用usb设备除外。五,使用带过载保护和三个插脚的电源插座,能有效的减少静电,若手能感到静电,用一跟漆包线(就是外面是塑料,里面是铜丝的那种),一头缠绕在机箱后面板上,可缠绕在风扇出风口,另一头最好缠绕在自来水管上,如无法碰到自来水管,就近找吧,只要是金属物体能同大地(土壤)接触的就行。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尽量减少装、卸软件的次数。七,遵循严格的开关机顺序,应先开外设,如显示器、音箱、打印机、扫描仪等,最后再开机箱电源。反之关机应先关闭机箱电源。(目前大多数电脑的系统都是能自动关闭机箱电源的)八,显示器周围不要放置音箱,会有磁干扰。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亮度越暗越好,但以眼睛舒适为佳。九,电脑周围不要放置水或流质性的东西,避免不慎碰翻流入引起麻烦。十,机箱后面众多的线应理顺,不要互相缠绕在一起,最好用塑料箍或橡皮筋捆紧,这样做的好处是,干净不积灰,线路容易找,万一家里有小动物能避免被破坏。十一,每过半年,对电脑进行一次大扫除,彻底清除内部的污垢和灰尘,尤其是机箱,但要在有把握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对硬件不熟悉,还是少碰为妙。十二,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不要通宵达旦的玩电脑,对电脑的使用寿命不利,而对于身体的伤害则更大,显示器、机箱、鼠标和键盘都是有辐射的,键盘上的辐射量实际上更大。 二 如何延长电脑的使用寿命 时下,不少有条件的家庭均购置了家用电脑,面对这种价格不菲的高科技产品,怎样延长其使用寿命呢?有关专家建议,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防高温家用电脑连续使用时间过长,机内温度上升,热量难以散发,会造成半导体材料老化,电路出现短路等故障。因此,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使用必须超过4小时,中间可关机休息片刻,让电脑降温。为了避免电脑过热,不可让阳光直接照射,更不可靠近暖气、电炉、空调等热源。一般说来,家用电脑的环境温度在16℃~26℃为宜。 防潮湿室内过分潮湿会使机器表面结露,引起机内元件焊点引线锈蚀发霉,造成断路或短路。磁盘也会因湿度不宜而霉变,致使所存信息被破坏。同时,使用发霉磁盘对驱动器也会造成损坏。因此,在霉雨及阴雨天里,应经常对其通电加温,以驱除电脑内部湿气。 防低温家用电脑在0℃以下往往就不能工作,也容易发生故障,如要使用,应采用热空调保温,使其能在正常温度下工作。 防烟尘烟尘是家用电脑的大敌,它有可能渗进电脑最重要的储存设备——硬盘,对硬盘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使用电脑时,必须禁止吸烟;电脑用过之后,最好让它稍凉一会儿,再盖上防尘罩;当屏幕积尘太多时,最好用无水酒精棉球从屏幕中心向外擦拭;键盘、机箱也要定期除尘。除尘工作应在断电下进行。 防噪声所有噪声源如马达的轰鸣、机械震动、汽笛、以及音箱的开机等都会影响电脑的运行,而且易致数据丢失和传输错误。因此,电脑应放在安静的地方。 防震动电脑内部部件多为接插件或机械结构,在震动条件下会使其松动,以致影响整机工作。因此,家用电脑宜放置在专用工作台上避免受震。 防磁不可将电脑放置在彩电、组合音响、电话、电风扇等带有磁性的物品周围。因为它们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场,会导致磁盘上的信息遭受损害。 防电压波动家用电脑一般宜在220v±10%的电压条件下工作,电压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电脑过载或失控。所以,有条件的家庭最好配备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电脑电源与家用电器电源应尽量分开,以减少电器起动电压、尖峰电流对电脑的波动冲击。 防雷电电脑是最怕雷击的电子设备,因为电脑对雷电释放的静电无抗拒能力,常常由于静电的干扰使电脑元件出现不容易查找的故障。所以,电脑用户不仅要有建筑物避雷装置的保护,最好还要专门为电脑配备一个可防大气感应电的消雷器,也可在电脑房间铺上防静电地毯。尽管如此,遇到雷电交加的恶劣天气,最好不要使用电脑,并应拔掉电脑电源的插头,以保安全。 防病毒电脑一旦感染病毒,轻则影响电脑的正常工作,重则消除磁盘数据,使整个电脑系统崩溃。因此,电脑一定要防病毒,其方法主要是做到专机用专盘,拒用他人软盘;对新购买的系统和软件,必须进行病毒检查;系统中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不让电脑执行来历不明的程序等。 三 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计算机维护是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和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计算机维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的维护;二是软件的维护。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主要有以下几点:(1)任何时候都应保证电源线与信号线的连接牢固可靠;(2)定期清洗软盘驱动器的磁头(如三个月、半年等);(3)计算机应经常处于运动状态,避免长期闲置不用;(4)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0秒以上;(5)软盘驱动器正在读写时,不能强行取出软盘,平时不要触摸裸露的盘面;(6)在进行键盘操作时,击键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影响键盘的寿命;(7)打印机的色带应及时便换,当色带颜色已很浅,特别是发现色带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以免杂质沾污打印机的针头,影响打印针动作的灵活性;(8)经常注意清理机器内的灰尘及擦试键盘与机箱表面,计算机不用时要盖[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动物世界: 兰溪有哪几种特有的动物 下一个动物世界: 鲨鱼和什么鸟是好朋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