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09-12-7 |
|
|
蜂嗅觉灵敏,能察觉远处的花香,发现蜜源和辨别气味,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花蜜。由咽腺分泌一种蜂乳,用于饲喂蜂王。腹部具蜡腺,能分泌卉质,提供筑巢用。腹部末端有毒腺和螫针,当刺螫时放出蜂毒;足3对,股节、胫节和跗节等处均有特殊的构造,用来采集花粉。
蜂王性成熟后,一般在晴暖无风的天气飞出巢,在空中飞翔时与几只雄蜂进行交配。后终生不再交配,其受精囊中已贮存大量精子,可供一生产卵受精用。交配后2~3天开始产卵于巢室中。高产蜂王,在短时间内可产卵1500~2000粒卵。卵粒经3~4天的胚胎发育孵化为幼虫,几天后老熟,再经11~12天的预蛹期及蛹期,再羽化为成虫。
蜂王产的卵分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两种,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受精卵如产在较宽大的圆锥体状房口朝下的台基内,专饲喂以营养丰富的蜂乳,就长成蜂王。 多少蜜蜂采集一天才能酿1千克蜜 人们常说“勤劳的蜜蜂”,这一点也不夸张。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总是在野外忙碌着。一只蜜蜂大约要采集1000朵花,才能装满自己的嗉囊,嗉囊装满后回家卸空,蜜蜂又去采集新的花粉。这样,它每天都要飞出去约10次。要酿造1千克的蜂蜜,大约需要6万只蜜蜂整整采集一天。
蜜蜂的刺针一生只能用一次 蜜蜂用刺针蜇人是为了保护蜂群的利益,却不会给单个的蜜蜂带来任何好处。蜇人之后,刺针留在受害者的身体里,蜜蜂由于失去刺针,身体的内部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久就会死去。可以说,蜜蜂是为了它的集体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蜜蜂当然不会思考,但本能告诉它,遇到危险就使用刺针。如果让蜜蜂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它肯定只愿意酿蜜而不想打仗。对于单个的蜜蜂来说,蜇人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对整个蜂群而言,却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别的动物由此认识到,蜂蜜虽然好吃,但最好还是离蜜蜂远一点。
人类也能懂得蜜蜂的语言吗 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施对蜜蜂的语言进行了研究。他要求自己的助手把一个蜂蜜盘放在附近的某个地方,自己则守在蜂窝的旁边。很快,有一只蜜蜂发现了蜂蜜盘,飞回蜂窝,开始用它的舞蹈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的发现。科学家认真仔细地观察着,并做了大量的记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科学家终于懂得了蜜蜂各种舞蹈形式的意义,将蜜蜂的舞蹈语言解码了。研究证明,蜜蜂的舞蹈语言对食物距离的描述,甚至能够准确到米呢。
================== 蜜蜂有多少种,有什么品种? 最大的有多大? 最大的蜂窝有多大? 什么是马蜂啊??
分类学上来说蜜蜂就一种,学名apis,其他的蜂有细腰蜂、中国胡蜂、赤眼蜂等。 最大的蜜蜂也就2厘米多,而像黄长脚蜂体长18~23mm就整体比蜜蜂大。黑尾胡蜂是25-33mm。 我印象中是说最大的蜂窝有两米高一米直径。但是这个我不确定。而且好像不是蜜蜂的窝。 马蜂就是胡蜂的俗称。
蜜蜂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蜜蜂属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ceranafabr.和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实际上养蜂人使用的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
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
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叶蜂科)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锥尾部: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瘿蜂科 针尾部:胡蜂科泥蜂科土蜂科)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膜翅目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蜂和蚂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两对膜质的翅,口器为咀嚼式。腹部第一腹节并入后胸,叫并胸腹节。第二腹节缩小成"腰"称作腹柄。雌虫具针状的产卵器,有的种类具有刺螫能力,属完全变态类型。膜翅目分为两个亚目。 (一)广腰亚目symphyta广腰亚目的蜂子,它们的腹部不收缩成腰。后翅具三个基室,全是植食性种类。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叶蜂身体粗短,前胸背板后缘深深的凹入。前翅有一个较粗的翅痣,雌虫具有锯状的产卵器。叶蜂幼虫很象鳞翅目的幼虫,但腹足上无趾勾,例如麦叶蜂、蔷薇叶蜂。 (二)细腰亚目apocrita细腰亚目的昆虫腹部和胸部相连的部分收缩成腰状。后翅最多具2个基室,绝大多数是寄生性种类,很多是社会性昆虫。本亚目又分为针尾部和锥尾部两大类群 a、锥尾部(terebrantia)锥尾部的蜂子,腹部末端腹板自中部纵裂,产卵器自腹末前方的纵裂中伸出,没有螫刺,不会螫人。锥尾部多是一些内寄生的种类,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科。 2、姬蜂科(ichneumonidae):姬蜂是小至大形,身体细长的蜂子。它们的触角呈丝状,前翅有明显的翅痣,翅面在小翅室下面有一条叫做第二回脉的横脉,幼虫为其它昆虫的寄生蜂。 3、茧蜂科(braconidae):本科昆虫身体为小形,与姬蜂科非常相象,但前翅没有第二回脉。幼虫也是其它昆虫的寄生蜂,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等。 4、小蜂科(chalcididae):小蜂是些小型的蜂子,常为黑色种类。触角膝状,分为5个部分:柄节、梗节、环节、7节的索节和膨大的棒节。翅脉退化,翅痣很小。后足腿节膨大,胫节弯曲呈弧形。幼虫为其它昆虫的幼虫或蛹的内寄生蜂。 5、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本科昆虫身体微小,不足1毫米。触角膝状,两复眼多为红色,两对翅的翅脉退化,翅面上有排列成行的纤毛,所以赤眼蜂科过去又叫纹翅小蜂科。幼虫在其它昆虫的卵中生活,是一种可以人工大量繁殖,并广泛的应用于农林生产防治多种害虫的寄生蜂。 6、瘿蜂科(cynipidae):瘿蜂为小形蜂子,黑色或者深褐色,触角呈丝状,头比较小,前翅翅脉简单,没有翅痣。腹部球形,产卵器从腹部近中部伸出。幼虫大多数为植食性,在植物的叶、茎中钻蛀生活,形成虫瘿。例如栗瘿蜂。 b、针尾部(aculeata)针尾部的蜂子,腹部末端腹板不纵裂,产卵器由末端伸出,产卵器特化成螫针,平常缩在体内不外落。本部多是一些捕食性或外寄生性昆虫,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科。 7、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子,通常叫黄蜂或者马蜂,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颚很发达。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胡蜂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胡蜂的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的小虫,因此,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8、泥蜂科(sphecidae):泥蜂也叫细腰蜂,腹柄很细长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特征。泥蜂身体细长,通常黑色,有黄色、橙色或红色的斑纹。足很细长,前足适合于开掘。泥蜂用泥土在墙角、屋檐或者岩石、土壁上作一个土室,成虫捕捉鳞翅目幼虫或直翅目昆虫,并用螫针将它们麻醉,然后封在土室中,供子代取食,因此,也是一类天敌昆虫。 9、土蜂科(scoliidae):本科的蜂子,身体比较粗壮,体上密布细毛,黑色,并有白色、黄色、红色的斑纹。头部比胸部窄,触角短,足短而粗,翅子的翅脉都不能伸达翅端,在无翅脉的地方有很细的纵行皱纹。土蜂是金龟子的幼虫-蛴螬的寄生性天敌。常见的有黑土蜂等。 膜翅目细腰亚目除以上我们所介绍的这些科外,我们还会经常遇到蚁科(formicidae)中的各种蚂蚁,蜜蜂科(apidae)中的蜜蜂,熊蜂科(bombidae)中的各种熊蜂等等,这些昆虫有的早已为人类利用,为人类造福,如蜜蜂,有的正逐步为人类所认识,并造福于人类,例如用蚂蚁防治森林害虫,研制和开发具有保健性质的蚂蚁食品等等。 识别特征: 咀嚼口器;2对膜翅,向后延伸并可收拢。 两亚目(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80科,112000种,估计至少25万种。大多数为捕食性或寄生性,是重要的天地和传粉昆虫,只有少数为植食性。 在经济学上,本目昆虫是人类目前利益所见的最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 本目昆虫在习性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其中蚂蚁和蜜蜂占据了三大社会性昆虫的两席。在蚂蚁和蜜蜂中,其社会行为的复杂性让人震惊。 蜂群的组成及其分工 蜜蜂是节肢动物门膜翅目、细腰亚目、蜜蜂总科的蜜蜂属。蜜蜂是人类饲养的,可生产蜂蜜、蜂蜡等,并可为植物授粉。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生活,蜂群是蜜蜂赖以生存的生物单位,单只蜜蜂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生物体,但是如果脱离群体就不能生存。蜜蜂群已发展到社会性昆虫的高级阶段。一群(箱)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大批的工蜂和少量的雄蜂组成。它们的形态和职能各不相同,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正像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乃至于一个国家一样。这里介绍三种类型蜂:蜂王,工蜂,雄蜂及群蜂之间的关系。 1、蜂王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由王台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蜂王的身体比工蜂长1/4(中华蜜蜂)至1倍(意大利蜂)。腹部长圆锥形,约占体长的3/4,翅较短,仅盖着腹部的一半,螫针不像工蜂的那样,仅略有点倒刺,只在与竞争的蜂王搏斗时才使用。行动虽然显得缓慢,不慌不忙,但必要时运动非常敏捷。中华蜜蜂(中蜂)产卵蜂王体长18~22毫米,体重250毫克左右。意大利蜜蜂(意蜂)初生蜂王体重170~240毫克,产卵蜂王体长20~25毫米,体重250~300毫克。蜂王的职能是产卵。一只优良的蜂王在产卵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粒左右。蜂王的品质和它的产卵能力,对于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生产中只有选育优良健壮的蜂王,才能使蜂群保持强大的群势和较高的生产性能。 蜂群一般只有一只蜂王,如果群内出现封盖王台时,蜜蜂就要分群(自然分群),出现两只蜂王就会互相争斗,直到剩下一只为止。但在自然交替时,老蜂王也可能与新蜂王同巢居住一段时间。 蜂群内不可没有蜂王,卫蜂通过在蜂巢内传递蜂王分泌的蜂王物质,知道本群蜂王是否存在,如果蜂王不在,经过几十分钟,蜂群中工作秩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工蜂就会显得焦急不安,这时只要给失去了蜂王的蜂群诱人一只蜂王或补上一个成熟的王台,蜂群躁动不安的状况很快就会改变,恢复正常的活动。 蜂王一生得到工蜂的特别爱护,尤其在产卵时期更是受到特殊照料,通常情况下四周总有由幼年工蜂组成的侍卫蜂环护着它,侍卫工蜂面向蜂王不断用触角触摸蜂王,舐它,搬走它的排泄物。工蜂以蜂王浆饲喂蜂王,如果无工蜂,蜂王的产卵职能就无法实现。蜂王停止产卵以后,工蜂对它照料就差些。有时为迫使蜂王停止产卵(如蜂群准备分群时期),工蜂就不再给蜂王喂蜂王浆,这时蜂王只得自己到贮蜜的巢房去取蜜。峰王已经丧失了抚育蜂子(含卵、幼虫和蛹)的能力,因此由工蜂担负抚育蜂子的职能。 处女蜂王通常不产卵,如果20日龄以上的处女王仍未交配,就会产未受精卵,因此过期未交配的处女王应淘汰。 交配成功的蜂王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通常2年以上的蜂王其产卵能力将逐渐下降,生产上不使用两年以上的蜂王,随时更换衰老、残伤、产卵量下降的蜂王。 2、工蜂 工蜂是由工蜂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个体,但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它的卵巢小,除在蜂群中出现无蜂王的异常情况外,它们一般不产卵。工蜂是蜂群中个体最小的成员,但数量占群体的绝大多数,中蜂的工蜂初生体重约80毫克,体长10~13毫米。意蜂的工蜂初生体重约110毫克,体长12~14毫米,胸宽加翅基突为4.4毫米,每10000只约重1千克。每只工蜂爬在巢脾上约占三个巢房的面积,一个标准巢框两面爬满工蜂约有2500只。工蜂体型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一对,单眼三个,触角一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足三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形,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节,末端尖锐,有毒腺、螫针;腹上有蜡板四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它们具有执行对蜂群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任务的全部器官,包括花粉筐、臭腺等,因而工蜂担负着全蜂群内外的各项工作。其职能随着日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异龄异职现象。3日龄以内的工蜂的主要职务是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以后两周内,随着舌腺(营养腺、王浆腺)、蜡腺、毒腺等腺体的发育,它们分泌蜂王浆饲喂蜂王,同时从蜂王处取得蜂王素(蜂王物质,属信息素)饲喂幼虫,调制幼虫浆(蜂王浆加蜂蜜和蜂粮)饲喂大幼虫,调节巢内温湿度,使箱内空气流通,分泌蜂蜡,修筑巢脾,采集树胶涂塞蜂箱缝隙,接收花蜜酿造蜂蜜,守卫蜂巢;在蜂群繁殖旺期,尤其是即将分蜂前,工蜂也对雄蜂进行饲喂,随着职务的变化和日龄的增长;它们由蜂巢中央向蜂巢外侧转移。3周龄左右的工蜂开始巢外工作,采集花蜜、花粉、水、蜂胶等,或侦察蜜源。但是,它们的职能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蜂群的需要而改变,有很大的可塑性。 蜂的寿命,夏季为4~6周,冬季3~6个月,其寿命的长短,与工作强度、蜂群群势有很大关系。在生产季节工蜂的寿命最短,在冬季和早春,群体中越过冬的工蜂逐渐死亡,而春末,当产生的新工蜂数量超过老工蜂死亡的数量时,群势开始增长。在繁殖旺季,一个强群中工蜂的数量能达到5万~6万只。 3、雄蜂 雄蜂是由雄蜂房中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蜂群的雄性个体。它的体格粗壮,头和尾都几乎成圆形,复眼大而突出,翅宽大,足粗壮,能敏捷地发现和追赶蜂王。中蜂的雄蜂体重150毫克,体长12~15毫米。意蜂的雄蜂体重220毫克,体长15~17毫米。雄蜂的品种和体质的好坏,其精液的数量和活动能力对培育新蜂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品质优劣有直接影响。 雄蜂没有蜇针、毒囊、花粉篮和泌蜡器官,有从巢内贮蜜房中摄食的短舌,无工作本领,专职和处女王交配。大多数雄蜂在7~10日龄内开始飞行,8~14日龄左右性成熟,12~20日龄是交配适龄期。雄蜂飞行和交配,一般在晴天下午1~5时进行,与蜂王交配后,因生殖器官留在雌蜂腹内不久即死亡。 雄蜂消耗饲料量大,幼虫期为工蜂的1~2倍;成蜂消耗饲料更多,平日多在蜜脾上采食蜂蜜,繁殖季节会得到工蜂饲喂花粉、蜂粮等营养丰富的饲料。 雄蜂的寿命可达数月,但大多数早夭折。当北方的秋季、南方的越夏前,蜜源稀少期,在有交配过蜂王的蜂群中工蜂就不让雄蜂吃贮蜜,被工蜂逐出巢外。因为雄蜂不能采食,也不能防卫,离开群体后很快冻饿死亡。而那些无蜂王群或处女王蜂群在花蜜逐渐稀少的季节还是继续容忍雄蜂的存在,还喂它们。雄蜂是否被驱逐出蜂巢的现象是蜜源和蜂巢内的饲料丰欠的信号。早春第一批雄蜂可贵,可暂保留,保证蜂王得以顺利交配。 4、蜂群之间的关系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生活,但是蜂群与蜂群之间互不串通。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螫针是它们的主要自卫器官。 在蜂巢内蜜蜂凭灵敏的嗅觉,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在巢门口担任守卫的蜜蜂不准外群蜜蜂进入巢内。如有外群入巢盗蜜的蜜蜂,守卫蜂立即进行搏斗,直到来者被逐出或死亡。在蜂巢外面,如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飞出交配的蜂王,如错入外群,立刻会被工蜂团团围住刺杀。雄蜂如果错入外群,工蜂不会伤害它。这可能是蜂群为了种族生存得更好,以避免近亲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您好 蜜蜂采花粉是为了酿蜜,但它们在采花粉的时候,会从一棵植物到另外一棵植物,花粉中含有精子,当它落到雌蕊上时,就帮植物完成了受精的过程。 蝴蝶的足属于携粉足,在吸食花蜜的时候就会沾上花粉,这其实是植物与蝴蝶互相适应进化的结果。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家养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蝴蝶的生活习性:成虫的生活习性 1.饮水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2.取食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寿命长的可达11个月,寿命短约的只有2~3星期。在这段时期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向大自然界充分摄取养料。才能顺利完成它们传种接代的神圣使命。 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例如,有的种类不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则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这说明蝶类食性是广泛的。 3.活动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高低,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动。 每当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里,常可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当太阳从云层里穿出而光热照射到大地上时,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蝴蝶活跃地四处翩飞。假如太阳忽被云层遮蔽起来,那末它们就立刻停止了活动,瞬之间,竟然完全看不到一个蝴蝶的影踪。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活跃如前,象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就不难解释上述现象了。 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习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显示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是密切相关的。至于雄蝶则四处翩飞,觅寻配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此外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这里还应该看到,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好象是不愿离开家门一步似的,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不到它们的家园人们就不容易看到它们的影踪,如疏毛薮环蝶。 蝶类的活动,主要依靠飞翔。飞翔的习性,每视种数而有异;从飞翔的姿态来说,有平直前进的,有舞姿前进的,也有曲线前进的种种不同的飞翔方式。从飞翔的速度来说,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还有些种类能作滑翔飞行,有些种类能作定位飞翔,更有一些种类,力能振翅飞翔,随风飘舞,而远涉重洋。 此外还有一些种类能在林中长时间地在空中飞翔,忽东忽西,犹如蜂蝇临空飞舞一样,仅能看见一些迹影。再有一种俗名叫“异天蝶”的六斑剑凤蝶,当其一受惊扰时,即腾空上飞,直上云霄,迅即飞到人们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来煞是有趣。 4.栖息 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栖息环境,依虫种而有不同,一般的种类都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有些种类则喜欢栖息在悬岩峭壁上面。 一般的蝶类是单独栖息的,但是也有些种类例如许多种斑蝶则是喜欢群聚在一起栖息的。其中褐脉棕斑蝶属著名的大量群栖的种类。 在蝶类昼间活动的过程中,个别种类还有它们独特的栖息习性。例如喙凤蝶在林空,象蜻蜓那样的徘徊飞翔了一段时间后,就栖落到树梢休息,隔一回儿再飞,除取食以外,从不下地,所以不易捕捉到这类蝴蝶。还有一些蝴蝶(例如翠灰蝶)具有领域性地喜欢栖息在山路隘道的灌木叶片上,看到其他蝴蝶飞过,就飞过去追赶,一回儿,仍归原处栖息,以后再见其他蝴蝶飞过,又同样飞过去追赶,这样一次又一次有规律地飞栖活动,目的是半路拦截同类的雌蝶,以求伺机交尾。所以,有时即使我们挥网兜未捕获而惊跑了这类蝴蝶也不要紧,等一回儿,它们仍旧会飞回原地,给你重行兜捕的机会,因此捕捉这类蝴蝶很容易成功。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动物世界: 怎样把别的动物抓到自己拿生产 下一个动物世界: 谁知道蜜蜂的生活习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