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动物世界 >> 动物趣味知识 >> 正文  

蟋蟀象征什么

来源:N       更新时间:2009-12-10
 
国画中常有蟋蟀出现,作为点缀,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蟋蟀是以善鸣好斗著称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同时又招乎异性:“我在这儿,快来吧!”当有别的同性不识抬举贸然闯入时,那么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若“最后通牒”失效,那么一场为了抢占领土和捍卫领士的凶杀恶战便开始了,两只蟋蟀甩开大牙,蹬腿鼓翼,战在一起,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此虫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它每年发生1代,产卵在土中以卵越冬。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蟋蟀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回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

 

就是那只蟋蟀

作者:流沙河

台湾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鉴赏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渗透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物象,是精神内容的“意”和物质形式的“象”的结合体,是艺术家用来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篇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和散文,无一不是一组组的审美意象,按照审美规律组构成的艺术整体。这些意象可能很多,初读甚至可能给人零乱、不知所云的朦胧,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仔细品读。用一种整体的观照形式去解读、复合这些纷乱的意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意象各自的文化内蕴,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有层次、有规律的艺术营构,从而体会到艺术家深造的思想、炽热的情感、独到的匠心。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就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纵观全诗,其中的主要意象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兴象

兴象是艺术作品中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的意象,“兴象天然”,是无言的天籁。其构成似乎是纯粹客观的物象,往往没有明显的象征、比喻的意味,单个兴象的存在与否似乎也无关紧要,但由很多单个兴象组成的兴象群却有很深层的意蕴。《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这样的兴象特别多,比如第2段中的诗经、古诗、木兰辞、姜夔词,从个体角度讲其中任何一个兴象增、删、换都无所谓,但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兴象群,表明从古至今,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感,尽管这种情感是沉重的忧思离别。此外后几个诗段中,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雁南飞、草垛、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等等,都是这样的兴象,它们构成了该诗最基础层的意象单元,相当于作者抒情达意的细胞。

二、境象

境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是由基础层次上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它比基础性的意象在时空上更具有突破性,有强烈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就是那一只蟋蟀》的2、3、4、5诗段中的众多兴象分别组成四大兴象群,也就是四大境象。透过这四大境象,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伟大的母爱以及隔不断的统一情。尤其是第三幅意境,是非常优美感人的,诗人以两位诗人共同回忆的方式,截取一个个非常典型的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诸如吃月饼、观残荷、堆草垛等,借以表现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从而说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经历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的母爱,则是共同的、真切的。

三、喻象

喻象即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构置的意象,它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将客观物象按照心灵重组或变形,让客观物象成为心灵的载体而创造出来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意象因其具有巨大的暗示性而为艺术家所喜爱。《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就是这样的流象。蟋蟀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又叫促织或蛐蛐儿,因其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据木斧先生《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介绍,台湾诗人余光中,抗战期间在四川以北县悦来场读了5年中学;晚上在窗前做作业,窗外常有蟋蟀伴唱。后来他到了台湾,1982年6月他给流沙河的信中谈到这件事情说:“当我怀念大陆的河山,我的心目中有江南,有闽南,也有无穷的四川。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于是诗人流沙河有感而发,作《就是那一只蟋蟀》以为唱和。很明显,在两诗人心目中,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的限制,它能沟通古今、两岸中国人共有的情感,咏蟋蟀也成了我们汉民族从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只小小的蟋蟀在两位诗友之间,在诗人与读者之间都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蟋蟀就是我们民族共同的心态,共同的血缘和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融于水的感情。这种感情也许是惨烈的、厚重的。但却是不可磨灭的,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诗人杨炼曾经说过:“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磁场’,一组群雕……这是一个正在共振的场,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相呼应,相参与。”这个整体的旋律或磁场比单个的意象更为重要,一个意象也只能在整体的“场”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高明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关系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组合艺术的精妙。

第一层组合:由兴象组合成:境象,也就是主体部分第2、3、4、5诗段中,作者铺排的一系列的兴象。这些兴象看似独立,没有联系,但由此组合成四幅意境,这四幅意境成为作者抒发感情的四个基本单元。

第二层组合:四大境象之间的多角度对应关系。首先是第2和第3段之间、第3和第4段之间的两两对应。第2段的兴象群是从历史发展纵向展开的,第3段的兴象群是从地点转换横向展开的,两段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应、互为补充,说明不同时代和地点的中国人有相同的情感。第3段的兴象群按照童年、中年。记童年的时间展开,第4段的兴象群是按海峡两岸的空间来展开,两段又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应,互为补充,说明不同经历和地域政治背景的中国人也有相同的情感。其次是第2、3诗段和第4、5诗段之间的对应,第2、3诗段侧重描述民族的历史、地域背景,第3、4诗段侧重描述两位诗友个人的际遇和情感,所以第2、3诗段和第4、5诗段相对应,构成一个由客体呈现到主体呈现,由民族的宏观到个人的微观的抒情发展脉络。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应,使诗人将个体的感情投射到民族的文化背景上,从而将个人的情感得到放大、升华,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三层组合:四大境象最终由蟋蟀这个喻象统领起来,让全诗众多的意象构架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诗每一诗段都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唱过’、‘在……唱歌’”发端,所有的意象都从“蟋蟀”这个意象发仞,纵横古今,然后又回到“蟋蟀”这个意象上,这样不断地扩展收缩,循环往复,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发展到最后形成高潮。诗人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总结性地揭示了蟋蟀歌唱的寓意,共同的祖先、土地、文化,使任何事物都分不开中国人,中国人的心永远是相通相思的。蟋蟀的叫声,就像一曲流动的音乐,笼罩了全诗,自始至终使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氛围。<br/><br/><font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836583.html?fr=qrl就是那只蟋蟀

  作者  流沙河

台湾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
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厅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渗透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物象,是精神内容的“意”和物质形式的“象”的结合体,是艺术家用来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篇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和散文,无一不是一组组的审美意象,按照审美规律组构成的艺术整体。这些意象可能很多,初读甚至可能给人零乱、不知所云的朦胧,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仔细品读。用一种整体的观照形式去解读、复合这些纷乱的意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意象各自的文化内蕴,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有层次、有规律的艺术营构,从而体会到艺术家深造的思想、炽热的情感、独到的匠心。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就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纵观全诗,其中的主要意象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兴象

兴象是艺术作品中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的意象,“兴象天然”,是无言的天籁。其构成似乎是纯粹客观的物象,往往没有明显的象征、比喻的意味,单个兴象的存在与否似乎也无关紧要,但由很多单个兴象组成的兴象群却有很深层的意蕴。《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这样的兴象特别多,比如第2段中的诗经、古诗、木兰辞、姜夔词,从个体角度讲其中任何一个兴象增、删、换都无所谓,但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兴象群,表明从古至今,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感,尽管这种情感是沉重的忧思离别。此外后几个诗段中,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雁南飞、草垛、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等等,都是这样的兴象,它们构成了该诗最基础层的意象单元,相当于作者抒情达意的细胞。

二、境象

境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是由基础层次上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它比基础性的意象在时空上更具有突破性,有强烈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就是那一只蟋蟀》的2、3、4、5诗段中的众多兴象分别组成四大兴象群,也就是四大境象。透过这四大境象,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伟大的母爱以及隔不断的统一情。尤其是第三幅意境,是非常优美感人的,诗人以两位诗人共同回忆的方式,截取一个个非常典型的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诸如吃月饼、观残荷、堆草垛等,借以表现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从而说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经历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的母爱,则是共同的、真切的。

三、喻象

喻象即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构置的意象,它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将客观物象按照心灵重组或变形,让客观物象成为心灵的载体而创造出来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意象因其具有巨大的暗示性而为艺术家所喜爱。《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就是这样的流象。蟋蟀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又叫促织或蛐蛐儿,因其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据木斧先生《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介绍,台湾诗人余光中,抗战期间在四川以北县悦来场读了5年中学;晚上在窗前做作业,窗外常有蟋蟀伴唱。后来他到了台湾,1982年6月他给流沙河的信中谈到这件事情说:“当我怀念大陆的河山,我的心目中有江南,有闽南,也有无穷的四川。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于是诗人流沙河有感而发,作《就是那一只蟋蟀》以为唱和。很明显,在两诗人心目中,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的限制,它能沟通古今、两岸中国人共有的情感,咏蟋蟀也成了我们汉民族从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只小小的蟋蟀在两位诗友之间,在诗人与读者之间都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蟋蟀就是我们民族共同的心态,共同的血缘和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融于水的感情。这种感情也许是惨烈的、厚重的。但却是不可磨灭的,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诗人杨炼曾经说过:“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磁场’,一组群雕……这是一个正在共振的场,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相呼应,相参与。”这个整体的旋律或磁场比单个的意象更为重要,一个意象也只能在整体的“场”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高明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关系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组合艺术的精妙。

第一层组合:由兴象组合成:境象,也就是主体部分第2、3、4、5诗段中,作者铺排的一系列的兴象。这些兴象看似独立,没有联系,但由此组合成四幅意境,这四幅意境成为作者抒发感情的四个基本单元。

第二层组合:四大境象之间的多角度对应关系。首先是第2和第3段之间、第3和第4段之间的两两对应。第2段的兴象群是从历史发展纵向展开的,第3段的兴象群是从地点转换横向展开的,两段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应、互为补充,说明不同时代和地点的中国人有相同的情感。第3段的兴象群按照童年、中年。记童年的时间展开,第4段的兴象群是按海峡两岸的空间来展开,两段又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应,互为补充,说明不同经历和地域政治背景的中国人也有相同的情感。其次是第2、3诗段和第4、5诗段之间的对应,第2、3诗段侧重描述民族的历史、地域背景,第3、4诗段侧重描述两位诗友个人的际遇和情感,所以第2、3诗段和第4、5诗段相对应,构成一个由客体呈现到主体呈现,由民族的宏观到个人的微观的抒情发展脉络。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应,使诗人将个体的感情投射到民族的文化背景上,从而将个人的情感得到放大、升华,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三层组合:四大境象最终由蟋蟀这个喻象统领起来,让全诗众多的意象构架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诗每一诗段都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唱过’、‘在……唱歌’”发端,所有的意象都从“蟋蟀”这个意象发仞,纵横古今,然后又回到“蟋蟀”这个意象上,这样不断地扩展收缩,循环往复,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发展到最后形成高潮。诗人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总结性地揭示了蟋蟀歌唱的寓意,共同的祖先、土地、文化,使任何事物都分不开中国人,中国人的心永远是相通相思的。蟋蟀的叫声,就像一曲流动的音乐,笼罩了全诗,自始至终使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诗人流沙河简介

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其中《理想》被选入初中课本
(《语文学习》1996年第6期)
附: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lt;&l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动物世界:

  • 下一个动物世界:

  • 肯尼亚启动“黑犀牛保护计划”

    韩国蔚山海域海豚齐出动  庞大队

    萌!娇小猫咪不爱猫舍爱袜子

    罕见土豚宝宝美公园亮相 敦实可爱

    南京搓手猫走红网络 频繁搓手或因

    揭秘剧毒金毒镖蛙:数分钟可杀死1

    悉尼遭遇罕见沙尘暴 整个城市一片

    惊异!这些动物竟然也会同性恋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首遇冰山

    卧龙大熊猫格格添丁 幼仔重量达1

    世上最毒动物死亡之蛙 可数分钟杀

    看看自然界的高智商动物
    动物趣味知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科学家发现迄今进化最快动物(图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欧洲最老猩猩不喜浪漫 过50岁生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南非大白鲨跃出海面空降海洋研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研究发现鱼儿会说话 鲂鱼喋喋不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嫦娥二号整流罩坠落江西两村落
    [航空航天]美战神火箭今日升天 为登月球上
    [航空航天]金星的“慢生活”:最亲密邻居
    [航空航天]俄载人飞船因技术原因将推迟发
    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新闻]揭开菊科“土三七”伤肝奥秘 含
    [麦田怪圈]英国牛津郡出现神秘水母状“麦
    [麦田怪圈]意大利各种奇特的麦田怪圈视频
    [UFO飞碟]物理学家称球形闪电可解释部分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英国梦游杀妻男:此生不再与人
    [生物*医学]日本成功完成骨骼再生动物实验
    [生物*医学]美国将监管人造生命实验与生物
    [生物*医学]俄专家称研制出戒毒疫苗 可助瘾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有和动物做过爱的吗? 
    [动物趣味知识]为什么没有动物营养国外高校排
    [动物趣味知识]狗狗大便黑色 有点稀 
    [动物世界]老鹰撞上飞奔汽车被卡 毫发无损
    科普文章
    [化学学科信息]向制造量子计算机迈进一步
    [物理资讯]台风为什么产生在热带海洋上
    [力学]牛顿第二定律瞬间问题动画 
    [化学教学教研]化学应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趣味数学]数学美之分分合合
    [化学教学教研]有多少教授能像饶毅那般“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