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运五只小羊的名称和介绍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09-12-10 |
|
|
关于亚运五只小羊的名称和介绍 亚运吉祥物———乐羊羊公布,五只小羊合起称“祥和如意乐洋洋”
“阿祥”
一只英俊潇洒、真诚勇敢的小羊
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色
象征绵延流淌的珠江,代表广州人平和亲切的性格,宽广包容的胸怀。珠江水,中国心,亚洲情,让爱与微笑播撒永恒的和平与友谊。
“阿如”
一只美丽时尚、聪颖热情的小羊
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红色
象征广州的市花木棉花。锦绣花城见证着又一个盛会的隆重举行。代表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广州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亚运的筹备进程中,展现动感与活力。
“乐羊羊”
一只高大帅气、阳光自信的大羊
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黄色
象征主办城市“穗城”(稻穗颜色),有丰收、喜悦之意,表达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是亚洲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乐羊羊”领着四只小羊乐呵呵地阔步向前,寓意广州人民以积极乐观、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迎接亚运盛会的到来,拥抱亚洲美好的明天。
“阿意”
一只俏皮可爱、活泼开朗的小羊
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绿色
象征白云山。“阿意”享受运动与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寓意广州这座古老而年青的城市正焕发新生的魅力,欣欣向荣。
“阿和”
一只朴实谦逊、沉着坚定的小羊
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黑色
象征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奋发进取的广州人正发扬务实、兼容、开放的岭南精神,用智慧和汗水演绎新五羊传奇。
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得“五羊”成为了广州这座城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识。2010年即将在羊城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也选择了五只小羊,作为大会的吉祥物。昨日,广州亚组委举行隆重的晚会,2010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正式对外发布。
据介绍,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名为乐羊羊,形象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展现了最鲜明的广州城市历史人文标志。吉祥物五羊的名字具有浓厚的广东特色,分别叫“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大羊),合在一起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传达广州人民对亚洲以及世界人民的美好祝愿: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乐羊羊诚挚地发出邀请:广州欢迎您!
■诞生记
团队创作修改3个月
从2007年3月开始,经过社会征集、专家评审、定向邀约、集中创作四个阶段,历时13个月,广州亚组委完成了吉祥物的征集工作。
截至2007年6月30日,组委会收到应征作品共812件。
经过几轮选拔,10件作品脱颖而出,亚组委执委会就10件推荐入围作品进行了投票,但投票结果很分散。为此组委会于去年11月向5家动漫设计机构发出定向邀约,并从42件定向邀约作品中评选推荐了2套方案,最终确定以“五羊”为亚运会吉祥物设计概念。
今年1月,组委会又组织了包括动漫界、玩具界专业人士、学术界专家及青年设计师在内的专业团队进行了集体创作。经过3个多月的设计、讨论、修改,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确定“五环运动”版五羊为基本方案。
4月初,亚奥理事会第52次执委会正式批准同意乐羊羊为吉祥物。 北京食品小吃 食品和小吃本无界限,但为了讲述方便,将凡规模较大、能单独进食并能成为正餐者,估且称为食品;而不能做为正餐或须佐以其他食品,或随意而食者,则称为小吃。 (一)风味食品 1北京烤鸭 (1)烤鸭历史:早在南北朝时(420~589)《食珍录》中,已有炙鸭的记载。元代的《饮膳正要》中有了烧鸭的说法。这些皆为今日烤鸭之前身。北京的烤鸭店,一说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一说出现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那时经营的是南京(金陵)传来的焖炉烤制法,故称南炉鸭。最早的店址在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即老便宜坊烤鸭店(该店已于1937年倒闭)。现在前门外鲜鱼口便宜坊烤鸭店开业于清咸丰五年(1855)。后来居上,影响很大。全聚德烤鸭店开业于清同治三年(1864),由于经营有方,力求创新,很快名噪京华,并传及海外。创业者河北蓟县杨全仁,把焖炉改为挂炉,独辟蹊径为博采众长,故极有特色。"文化大革命"时期,全聚德改名为"北京烤鸭店",便宜坊改名为"新鲁餐厅"。粉碎"四人帮"后,复名 (2)烤鸭原料:北京填鸭是制做烤鸭的主要原料,据考,北京鸭的祖籍是南方,明初随漕运来北京,繁殖于京东潮白河一带,故叫过"白河蒲鸭"、"白色麻鸭"、"白蒲鸭"等名称。后来迁至京西玉泉山放养,逐渐育成今日之良种。用人工填喂法育出的称北京填鸭。 北京填鸭生长期较短,只需60~65天,就发育成5~7斤重。45天之前的雏鸭自由取食,最后15~20天则由人工填喂,每6小时一次,每昼夜填喂4次。合格之鸭,经宰杀、退毛、取内脏、洗净、灌水、吹鼓、涂料等一系列工序,方可入炉烤制。 (3)烤制方法一般有三种: 焖炉法:烤炉有门,用秫秸先将炉壁及炉内铁箅子烧热,待无明火时,将处理好的鸭子放在铁箅子上,关闭炉门,故称焖炉。 挂炉法:炉口拱形,无门,将处理好的鸭挂在炉内铁钩上,下面用果木(梨、枣木最佳)火烤不关门。 叉烧法:与叉烧肉相似,须逐只手工操作,因产量低,费工时,已逐渐淘汰。 烤熟之鸭需切片上桌。切片技术要求较高,每只鸭要出120片左右,而且须片片带皮带肉,肥瘦相间。佐料用葱段、黄瓜条,调味料有绵白糖(此为宫廷中吃法,今无)、蒜泥(已少用)和甜面酱(目前用此者居多)。主食有荷叶饼或空心烧饼。 2北京涮羊肉 (1)涮肉历史:据考,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已有火锅了,不过那时的火锅形状和质料并不像现在的铜质炭火锅,所涮的肉也不像现在这样单一有鸡、鱼、豕等。唐宋时的诗词中,不乏对火锅的吟诵。清代火锅已盛行,据载,嘉庆元年(1796),太上皇乾隆,在清宫设的著名"千叟宴",主菜就是涮羊肉。此宴用火锅多达1550多个,规模之大可以想见。北京的涮肉据说自北方少数民族传来。正式经营涮羊肉的店家,是开业于咸丰四年(1854)的前门外正阳楼。1914年,河北沧县人丁德山(号子清)开东来顺涮羊肉店。 (2)涮肉原料:以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之阉割绵羊为最佳。每只羊以40~50斤重为宜。取其磨裆、大小三岔、黄瓜条、上脑等部位之肉,约13斤左右。每斤肉切出一寸宽、四寸长之片约80片。所用佐料有芝麻酱、酱油、酱豆腐、韭菜花、卤虾油、香菜、葱花等。食法较简单,但需注意火候,不可煮时过长,否则嚼不动。锅底有海米、口蘑等。同时还佐以粉丝、白菜、冻豆腐、糖蒜等清口之物。 3北京烤肉 (1)烤肉历史:烤肉原是蒙古族的一种食法,约在明末清初,北京才有流传。正式以烤肉为业的店家,开业于清朝中叶。以"南宛北季"两家最有代表性。宣内大街的烤肉宛,是由清康熙年间,京东大厂回民宛氏,推车下街卖肉而发展起来的。什刹海银锭桥畔的烤肉季,开业于清咸丰年间。 (2)烤肉原料:烤肉包括牛肉和羊肉。以西口4岁半龄的羯牛或乳牛,体重在300斤以上为宜。按部位,每只牛约出肉40斤。西口之团尾绵羊或羯羊(阉公羊),以每只体重40斤左右为宜,按部位取肉约17斤。 (3)烤法:用一种烤肉专用工具--铁炙子。它是由熟铁制成直径约2尺的圆形铁盘,下面烧木柴,上面烤肉。从前烤法是将肉片先蘸凉水,再放在铁炙子上烤,然后再蘸佐料,与吃涮羊肉差不多,只是佐料中无芝麻酱,而有姜汁。现在的烤法有些变化,先将肉片放入调好的佐料中浸透,桌上放铁炙子,铁面用羊尾油擦拭,下面用松木或松塔烧火,上面放葱丝,把浸好佐料的肉片放在葱丝上,用特制的长约一尺半的大筷子翻动,待牛肉呈酱紫色,羊肉呈白色时,即可食用。边翻边吃,松木烟薰火燎,松塔噼啪作声,极有特色。 (二)风味小吃 北京的风味小吃,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售法多样,富有特色。过去,除少量店铺出售外,大部是小贩走街串巷,推车担担,是给居民送来欢乐的象征,每个小吃摊子、担子,都可看成是一幅风情画、民俗图。下面分别叙述如下 1火锅类 此类皆为熟食品,且以热吃为宜,所以售卖时离不开火炉。 豆汁:这是一种典型的北京食品,外地人喝不惯。它是做绿豆粉或团粉的粉浆,经过发酵而成。食用前,用锅煮沸。喝时,有一种特殊的酸味。过去卖豆汁的分生熟两种。卖生豆汁的,是拉着一辆木质封闭的双轮车。卖熟豆汁的是一付担子(固定摊点也有用车的),一头是一个小方台子,台子中央玻璃匣里,装着辣咸菜。 炸豆腐炸丸子:炸豆腐也叫炸豆腐泡,炸丸子是一种素丸子,用粉条、萝卜丝、豆面、团粉等混合后,油炸而成。售卖时与炸豆腐泡在一起,放在锅里煮,并在锅内加入花椒、大料、桂皮等佐料。食用时,盛到碗里再加上香菜、辣油、芝麻酱等。过去做这样营生的,大都是晚上出来,是一种夜宵食品。一付担子,一头是一个炭火大锅,锅内煮着炸豆腐和丸子,另一头是碗柜。在寒冷的夜晚,街上突然传来一声"炸豆腐开锅"!好像给人们送来了温暖。 豆腐脑、老豆腐:豆腐脑是一种极嫩的豆腐,用一把扁平的勺子盛到碗里,然后加卤。卤是由黄花、木耳、口蘑、肉丝加团粉熬成。有回、汉之分。食用时,再根据不同口味加蒜汁和辣油。老豆腐和豆腐脑极相似,只是比较"老"一些,靠锅底部分呈面筋状,吃起来"筋道"。所不同的是,老豆腐不浇卤,而加酱油、芝麻酱、酱豆腐汁、卤虾油、韭菜花、辣椒油等。过去卖豆腐脑的也是一付担子,一头是矮方台子,台子中央是炭火锅,锅内盛卤。另一头是个用棉套套着的大瓦罐,罐内是豆腐脑。 面茶:其实与"茶"无关。是用小米粉和敉子粉熬成的一种较稠的粥。售卖时盛在碗里,再加一层芝麻酱和少许花椒盐。以前卖面茶的是推一个双轮车,车的一侧有一条长板,当台子,车上是炭火大锅,锅里是面茶。锅盖是半圆的,上面有个芝麻酱罐子和花椒盐瓶子。将面茶盛在碗里,顺手用筷子蘸着用油调稀了的芝麻酱,往碗里撩,撩满一层为止,再撒上花椒盐。这是一种早点食品。 火锅类的食品还有很多,如大麦粥、小豆粥、杏仁茶、豆浆、炒肝、馄饨、羊杂碎、爆肚等。 2油炸类 这类食品种类很多,有甜、有咸、有凉、有热、有酥、有脆。出售这类食品,都离不开一口滚烫的油锅,因此都是固定设摊。 炸回头:用一块四方面片做皮儿,包上青韭、团粉等做的馅,二个双角折叠,叫"回头"。油炸后,皮酥馅鲜。售卖时,按主顾所需现炸,出锅后,放入碟子里,可另加些酱油、蒜汁。 炸合:""是用豆面做的一种薄片,每片约有一尺见方,卷成一卷,然后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形状很像钟表里的发条,油炸后非常酥脆。 薄脆:也是一种油饼,不过这种油饼特别薄,甚至可到"透明"的程度,吃起来特别脆,故名"薄脆"。 焦圈:像手镯样的双条面圈,油炸时间稍长,呈褐色时才出锅,吃起来又焦又脆。夹入烧饼里,即所谓"一套儿"。 以上食品以早点为主,设摊时,差不多都与烙大饼的、烤烧饼的为邻,互通有无,方便顾客,生意兴隆。此外,还有炸糕、麻团、油条、排叉、麻花、炸春卷等,都属油炸类。 3油煎类这类食品是用少量的油将食品煎熟,吃起来有焦有嫩,颇有风味。 灌肠:其实不是肠,而是用团粉和红曲做成的像腊肠样的东西,切成薄片,放在平底锅里用猪油煎焦,吃时加蒜汁盐水。 从前卖灌肠的虽然是担子,但不流动。担子一头是小台子,一头是平底锅,将两者并在一起台子周围有小凳。售卖者坐在锅的后面。锅是向前倾斜放着的,低处有油,售卖者不时地要用铲子向高处铲油,再任其往下自流,这种小摊随处可见。 焖子:也是用团粉做的,质软、透明,既像凉粉,又像豆腐。也是切成小片,放在平底锅里煎,只用素油。因出售者以回民居多。煎后加蒜汁、酱油、芝麻酱等,出售的形式与灌肠相同。油煎类还有馅饼、锅贴、火烧等。 4烘烤类 这类食品经过烘烤,都较坚硬,是小吃中的主食。 硬面饽饽:也叫"墩饽饽",是用发面做成的一种点心,稍加一点糖,焙烘后很硬,故叫硬面饽饽。 过去卖硬面饽饽的一般在深夜。一位老者,提着一个木盒,点着一盏小油灯,在呼啸的寒风中,迈着艰难的步子,拖着沉闷的长声吆喝:"硬面……饽饽……"。 烤白薯:外地也有,可是据说北京的最好。吃起来味道固然差不多,可是在北京吃烤白薯,却另有风味。 过去卖烤白薯的是推着一部双轮手车。车上除了一个大筒炉子外,还有随时准备入炉的生白薯。在街头、路边随烤随卖。在寒冷的冬天,围着火炉吃着热白薯,确是一种享受。 烘烤类的小吃,还有锅饼、烧饼、螺丝转、牛舌饼、煎饼等。 5甜食类 北京的甜食小吃虽然比不上南方多,但是有一些品种是颇具地方风味的。 爱窝窝:形状像大元宵,做法是,先将江米蒸熟,揉成圆团,再把由白糖、芝麻、山楂、豆沙等做成的馅包在里面,外皮上再滚些干熟米粉即成。 豌豆黄:将豌豆煮烂、去皮,加小枣成糊状,点以石膏,结成块,卖时现切,很好吃。卖爱窝窝的一般与"驴打滚"同卖。驴打滚是用豌豆粉和黄豆粉(后来也有用江米粉的),混合蒸熟,再卷上豆沙馅即成,卖时切段。和爱窝窝一起同售,黄白相间,令人赏心悦目,增加食欲。 粽儿糕:一付担子,一头是一个像铜瓶似的锅炉,另一头是一个二屉厨。有人买时,用小勺盛一勺糯米粉,打开铜瓶上的塞子,是一个只有瓶颈大小的蒸笼,再将一种梅花型的木模放在瓶颈上,把米粉倒入,盖上盖子,一分钟左右,糕就熟了,再撒上些糖,放上二三条山楂丝,向纸上一倒,滚烫的糕就在顾客手中了。因操作复杂,获利低微,粽儿糕已绝迹多年了。 在北京的街头小吃中,还有一种凉食类,如:凉粉、扒糕、莲子粥、杏仁豆腐、酸梅汤、红果酪(温补)和奶酪等。 此外,还有一类儿童零食小吃,也很有风味,目前已不多见,如:糊涂糕、冰板、挂拉枣、云豆饼等。 还有一些当时的街头食品,其供应对象是劳苦同胞,他们以此为正餐,如:扒拉儿、拨鱼儿、懒龙、金裹银等,现在已很少见了。 全聚德的烤鸭,混沌侯的混沌,豌豆黄,艾窝窝,冰糖葫芦,豆汁,太多了,数不胜数哦, 老北京三大名吃 1.涮锅子 老北京的涮锅子绝不等同于广东打边炉、重庆麻辣烫。很多北京人的记忆里,大冬天支个锅子热气腾腾地涮上一锅羊肉白菜粉丝,就着一头糖蒜、两口二锅头,这滋味可以媲美各种山珍海味。 涮锅子主要是涮羊肉。羊肉过去讲究用内蒙古集宁产的小尾绵羊,还得是羯羊(阉割过的公羊),据说这种羊没有膻味。一只羊身上能涮的只有上脑、小三岔、大三岔、磨裆、黄瓜条五个部位,约十五斤肉,都是肉质细嫩,瘦中带肥的。片羊肉是有讲究的,传统的片法是手工切片,讲究薄如纸、匀若浆、齐似线、美如花。如今,片肉多是将肉先冻上再用机器切片,半斤肉能片出六寸长、一寸半宽的肉片四十到五十片,这种肉片一烫即熟。现在,手工片肉的方法已不多见,在老字号东来顺里偶尔还能目睹刀工精湛的厨师现场片肉,那真是一绝。 小料讲究是北京涮锅子的一大特色。传统涮锅调料有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酱油、辣椒油、卤虾油、米醋以及葱花、香菜末,口味以咸鲜为主。在一些老字号里,小料都是秘制的,口味各有不同。涮羊肉讲究“干盘清汤”,盘里不能出水更不能出血,汤更不能起沫。如今,很多火锅店里讲究锅底,可是正宗的老北京涮锅子只是一锅清水,顶多点缀少许海米和口蘑汤和葱姜。最后涮出来的味,全都是羊肉和菜的清香,没有杂味。涮锅子得就着芝麻烧饼和糖蒜吃,可以解腻、去腥。 北京几家老字号涮肉 东来顺 稳居京城涮羊肉头把交椅百余年,当年挤垮正阳楼靠的就是手切羊肉的刀工和秘制的调料以及羊肉的选料。其羊肉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黑头白羊,肉质细且无膻味。调料包含“辛、辣、卤、糟、鲜”五味。 总店地址: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五层 能人居 以调料好吃出名。这里吃涮肉最能体现“干盘清汤”了。通常是肉吃完,盘子里是干的,一点血水都没有,体现了地道,而一顿羊肉涮下来那么干净的汤,没有浮沫,在如今的涮肉店里也不多见了。 总店地址:西城区白塔寺太平桥大街5号 口福居 百年老店口福居有三绝,首先是羊羔肉不可不尝,它选自3个月以下的小羊,鲜嫩无比;此外,源自宫廷秘传的糖蒜也是与众不同,讲究甜脆鲜香;调料更是号称“张氏秘方”,取本草之理,以党参、黄芪、当归等二十余味对人体有滋补功效的中草药结合而成。 总店地址:海淀区知春中路29号大运村。 2.炸酱面 炸酱面讲究的是酱的味道和面的筋道。面条除了手擀、机轧的软硬之分,还有过水、锅捞的冷热之别,全凭个人爱好。炸酱面的酱一般是将精选的五花肉和黄酱用小火熬制而成,吃时加上新鲜的绿豆芽、黄瓜丝、萝卜丝、青豆、青蒜等菜码,与现煮好的面一起拌着吃,味道非常鲜美。吃炸酱面讲究个菜码,拌面时七八个小碟被伙计们噼里啪啦一阵儿鼓捣全都磕进碗里,好不热闹。 京城著名的几家炸酱面馆 老北京炸酱面大王 总店地址:崇文区崇文门外大街29号 一碗居 总店地址:亚运村安慧里4区 聚福居 总店地址:朝阳区团结湖北头条8号 海碗居 总店地址:甘家口大厦五层 3.烤鸭 吃烤鸭在冬、春、秋三季最佳。此时的鸭子肉质肥嫩。正宗的烤鸭讲究外形丰盈饱满、呈均匀枣红色、油光润泽,皮肉不脱离、外皮酥内层嫩、入口即化,片出的鸭片有皮带肉、薄而不碎,荷叶饼一揭两片,不粘连,甜面酱咸甜适口。 如今的烤鸭分为挂炉和焖炉两种。挂炉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全聚德的挂炉烤鸭创于清同治三年,乃宫廷挂炉烤鸭的改良之作,讲究外皮酥脆,片下的脆皮扔在盘中“铿锵有声”,吃起来鲜美酥香,并带有一丝果木幽香。而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则应是北京烤鸭的鼻祖,在清咸丰五年就有了,采用焖炉方式,即不见明火,鸭膛内灌汤,形成外烤内煮之势。焖炉烤出的鸭子,体状丰满、出肉多、酥嫩香甜至极。虽说焖炉烤鸭没有挂炉烤鸭的名声响,但一些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对焖炉烤鸭更是情有独钟。 京城烤鸭老字号 全聚德烤鸭店 总店地址:前门西大街14号楼 便宜坊烤鸭店 总店地址:崇文门外大街甲2号 此外还有:煎灌肠 煎灌肠,也有人管它叫炸灌肠。灌肠有两种,一种是将配好作料的面糊灌进真正的肥肠,煮熟定型,另外一种是用淀粉加水和匀后揉成肠状,蒸熟定型。原料虽然不同,但后期制作都是一样的:将冷却后的原料切成薄片,吃之前搁大铁铛上用油煎焦,淋上盐蒜水,用小竹签插着吃,外焦里嫩,香脆可口。其实后一种应该叫煎粉灌肠,但由于前者如今难觅其踪,灌肠这名字就被纯淀粉的那种所独享了。目前位于隆福寺的丰年灌肠铺恐怕是眼下京城硕果仅存的以灌肠为名的小吃铺了。 丰年灌肠店 地址:隆福寺街168号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发明于1876年,当时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俩在东安市场内摆了一小食摊,供应一种油煎食品,它是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皮,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作料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趁热食用,由于酷似老式钱包“褡裢”而得名。其皮薄油亮,馅嫩鲜香无比,表皮焦脆可口,吃时配以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姚氏夫妻后来开设了瑞明楼,后来不幸倒闭;当时店内的罗虎祥和郝家瑞于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连,合资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将这种小吃继承了下来,流传至今。 京城吃褡裢火烧比较有名的三处餐馆 瑞宾楼 地址:前门外门框胡同内,前门楼子向南约300米路西 万兴居褡裢粥 地址:鼓楼东大街,鼓楼向东约100米路北 周记褡裢火烧 地址:宣武区里仁街
|
上一个动物世界: 以钙质海绵纲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是怎样 下一个动物世界: 在职兽医硕士考试题,肺炎双球菌,求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