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动物世界 >> 动物趣味知识 >> 正文  

金鱼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啊

来源:N       更新时间:2009-12-13
 
金鱼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啊

 

金鱼是我国人民乐于饲养的观赏鱼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活艺术品,因而为人们所喜爱.
当您观赏金鱼时,也许常会联想到它与江河湖海的野生鱼类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自然界找不到金鱼的踪影,它是人工饲养的产物.那么它的原始祖先是哪一种鱼类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近代科学实验的资料,科学家已经查明,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食用的野生鲫鱼.它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变为红黄色的金鲫鱼,然后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鱼逐渐演变成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脊椎动物门,有头亚门,有颌部,鱼纲,其口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鲤亚科,鲫属的硬骨鱼类.金鱼起源于野生鲫鱼有何事实依据呢?其证据如下.
一、历史的考证
我国伟大的生物学家、医学家,明朝的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1578)中对金鱼曾引用南北朝时代南朝齐祖冲之在《述异记》中的记载:"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也."晋朝在公元265~420年间,这是现存资料中记录发现红色鱼的最早年代."赤鳞鱼"即红色鱼,但是否就是红黄色金鲫鱼,还难以确定.因为李时珍还写道:"金鱼有鲤鲫鳅数种,鳅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自宋始有畜者,令则处处人家养玩矣"以本草纲目》崇祯刻本,卷44).可见,金鱼原有4种,只有金鲫耐久.从金鲫耐久这一事实来判断、晋朝桓冲在庐山湖中见到的赤鳞鱼,恐怕就是野生的红黄色金鲫鱼.其实赤鳞鱼在未被人们发现之前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了,人们才能偶然见到它,赤鳞鱼的出现可能比晋朝还要早些.以李时珍记载的史料为依据,可以认为金鱼起源于野生的红黄色金鲫鱼应该追溯到晋朝以前,至今已有1600~1700年的历史了.
金鲫鱼在自然界比较少见,但仍然能遇到.在1981年5月份,笔者曾在宁夏西吉县红耀公社赤土岔大队赤土岔大水堰和西吉县城关公社夏家大队水堰的调查中,发现有红色、白色、蓝色和红白相间的彩色鲫鱼.这些彩鲫鱼与普通鲫鱼体形完全相同,只是体色有所差异.《人民日报》还以农业珍闻的形式作了报道.经我们研究证实,它与野生鲫鱼是同一物种,是由鲫鱼的体色发生变化而来的西吉彩鲫,只不过是鲫鱼的一个变种而已.由此可见,自然界中至今仍然有各种颜色的鲫鱼存在.
我国古书中除记载晋朝桓冲在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外,还有其他关于野生红黄色鲫鱼的记载.如陈耆卿在《赤城志》(1223)中写道:宁海县"九顷塘,在县西四十里,包山吞麓,其浸九顷,……有金银鲫鱼,味绝美,然有渔艇则覆焉,其神异多此类"(嘉定临诲朱氏刻本,卷25).潜说友在《成淳临安志》(1265~1274)中写道;"金鱼池,在开化寺后山洞水底,有金银鱼"(道光杭州本,卷38).祝穆在《方舆胜览》(1225~1264)中记载:"嘉兴府,陆绍池,唐刺史丁延赞得金鲫鱼于此,即今之西湖"(刻本,卷3).王象晋在《群芳谱》(1621)中有这样记载:"浙江昌化县有龙潭,广数百亩,产金银鱼,祷雨多应."李指等在《陕西通志》(1667)中也有对金鲫的描述:眉县"鱼龙泉,在县东南汤峪谷.每岁谷雨日,此泉先有金鲫数对游出,后有大鱼相继涌出,三日乃止"(刻本,卷27).屠粹忠在《三才藻异》(1689)中说:"朱衣鲋:泅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刻本,卷25).
从这些史料中可以证明,自晋朝发现赤鳞鱼以后,还不断有人在我国安徽、陕西和浙江等地见到野生的红黄色的鲫鱼.这类鲫鱼生活在江、河、湖、池塘、泉水和山洞等淡水水域中,与野生鲫鱼同处于一样的自然环境中.
"金鲫"一词在我国古书中是很常见的.就是到了近代,浙江省的嘉兴、杭州和华北等地的人民群众仍然把鲫鱼称为金鲫鱼或野金鱼.由此可见,金鱼发现于我国的晋朝,它是由野生红黄色金鲫鱼演变而来的,它的祖先就是野生鲫鱼.
二、科学实验的依据
根据历史资料,已经查明金鱼是由野生鲫鱼演变而来的.那么,有没有科学实验的依据加以证明呢?这方面的材料很多,现简述如下:
第一,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陈桢教授曾于1928年和1934年在金鱼的杂交实验中证明: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鲫鱼进行杂交,而杂交的后代均具有正常的生殖后代的能力.一般说来,种内杂交是可育的,而种间杂交由于生殖的不亲和性是不易成功的,或即使能杂交成功,也往往由于性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配对,而不能繁殖后代.金鱼和鲫鱼能杂交,并能繁殖,这就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极为密切.
第二,金鲫鱼(即红鲫鱼)与鲫鱼体形完全相同,其差异仅仅是在颜色上有红色和银灰色之分,在行为上有畏人与不畏人之分.金鲫鱼是由鲫鱼演化成金鱼的最原始的中间过渡类型.它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第三,金鱼和鲫鱼胚胎发育时期不仅形态完全相同,而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发育的速度也是相同的.体形的分化在孵化后的幼鱼阶段发生,有的性状的分化,如龙眼、虎头、绒球、水泡等是在孵化两三个月之后才出现的.
第四,利用金鱼和鲫鱼的血清作血清学沉淀反应,结果是相同的.
第五,对金鱼和鲫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鱼和鲫鱼的染色体不仅数量相同,二倍体(2n)均为100,而且形态也十分相似,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很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所谓二倍体是指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几乎所有的高等动物的体细胞都是二倍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中,每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以保持其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第六,在对金鱼和鲫鱼各种同工酶的分析中,发现在各自相应的组织之间的酶谱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也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
三、金鱼的故乡
日本学者曾对中国鲫鱼和金鱼以及日本产的5个亚种鲫鱼作了染色体组型和c-带的分析,以及肌肉蛋白质电泳分析,加以比较.实验结果证明,虽然中国鲫鱼和金鱼以及日本产的5个亚种鲫鱼,在染色体组型上是相同的,zn=100,但是用染色体c一带分带技术染色,则发现只有中国鲫鱼和金鱼的反应是完全相同的.即:雌性鲫鱼在亚中部着丝点有1对c一带相同的染色体,雌性金鱼也是这样;而雄性鲫鱼在亚中部着丝点只有1个有c一带反应的染色体,雄性金鱼也是这样.而日本产的5个亚种中,只有1个亚种有这样的c一带反应,其余《个亚种均无此反应.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对肌肉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的分析中发现,也只有不同品种的金鱼和中国鲫鱼的蛋白质图谱是完全相同的,而日本产的5个亚种鲫鱼的话带(包括具有g带反应的亚种在内)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地说明:金鱼起源于中国鲫鱼,而不是起源于日本鲫鱼.
基于上述我国史料的考证和近代科学实验研究所获得的丰富资料,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金鱼来源于我国鲫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在科学上用同一个学名(carasslusauratus).
金鱼的故乡是在浙江的嘉兴和杭州两地.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由我国传出去的.根据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国金鱼传至日本的最早记录是1502年.金鱼传到英国是在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中叶,双尾金鱼已传遍欧洲各国,传到美国是在1874年.为什么金鱼能够传播于五湖四海呢?这是因为金鱼的体形奇异化美,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感受.
金鱼的养殖与观赏已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不仅各大城市的公园有金鱼展出供游人观赏,而且作为商品出售,金鱼出现于许多家庭,美化环境,丰富生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金鱼是美好吉祥的象征,"年年有余(鱼)",因而受到人民喜爱.我国每年还有大量金鱼出口,使之成为世界的财富,为人类文化生活增添了光彩.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创造和贡献.

 

  • 上一个动物世界:

  • 下一个动物世界:

  • 狐狸欲抢食物与金雕激战 最终不敌

    亚马孙十年发现千余新物种 多样性

    盘点最令人惊异4大海洋动物 曾被

    研究发现集体生活影响大脑 群居蝗

    美国塔霍湖中发现巨型金鱼 专家忧

    纪录片拍到南极企鹅偷窃邻居筑巢

    英农场惊现“流氓羊” 1天令33只

    美56岁黑猩猩超高龄产女 被誉为神

    超级奶爸队伍又添一员 公鸽子也能

    谷歌地球最新公布酷似名人面孔的

    英国海岛猫鼬为保护南瓜轮流站岗

    黑暗海底游弋荧光生物 或已经过四
    动物趣味知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德国男子被疑偷税遭查 在其家中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巨型水母四处泛滥成灾 全球变暖
    普通自然地理[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是怎样造成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汤加海域发生里氏5.3级地震 震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黑洞理论或面临崩溃 困扰四十年
    [宇宙探索]英太空迷自制世上首架升至2.7万
    [航空航天]天宫一号发射前两小时展开塔架
    [航空航天]英国女摄影师拍到罕见美丽天使
    未解之谜
    [UFO飞碟]威廉王子婚礼教堂上空出现疑似
    [麦田怪圈]印尼首现麦田怪圈视频
    [未解之谜新闻]瑞典海底100米深处现疑似飞碟的
    [麦田怪圈]CCTV麦田怪圈之迷视频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中国科学家帮助揭示导致德国疫
    [生物*医学]美国研究者认为控制胆固醇水平
    [生物*医学]专家研究指女人眼泪会暂时降低
    [生物*医学]研究:周末多赖床保证充足睡眠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从轰炸机到水面直升机:蚊子还
    [动物趣味知识]办理食用动物油生产许可证是否
    [动物趣味知识]什么动物遍身金毛 
    [动物趣味知识]我想知道关于鸸鹋的一切资料,
    科普文章
    [科学考古]二叠纪灭绝堪称史上最大 或是巨
    [物理科学]纳米技术让电子管死而复生
    [物理资讯]人体与大气压强的密切关系
    [医药健康]新型复合糖疫苗效力增强百倍
    [化学教学教研]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重点之我见
    [物理实验研究]多功能小孔成像仪的制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