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咸鱼怎么做好吃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2-22 |
|
|
纪年的工具,更是观察节候的重要依据,如大马哈鱼入黑龙江的时间为七月十五至八月初一,而鱼蛾生长的时间为七月下旬,故谚曰:“大马哈鱼蛾,处暑生江河。”(新编《抚远县志》)大马哈鱼大批来到抚远的时间为白露(八月初十日左右),又有谚曰:“大马哈鱼穿花棉袄,顶着白露准来到”;“大暑鲤子闹,白露大马哈。”(同前)大马哈鱼的行程为每昼夜30-50公里,所以到呼玛尔河和汤汪河的时间已是寒露(九月初十日左右),大约走了一个半月,到巴彦的时间已是霜降(九月二十五日左右)矣。大马哈鱼的产量是随着疆域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1860年(清咸丰十年)以前黑龙江下游、库页岛、鄂霍次克海都是中国的领土,此时,基本上是原始生态环境,江河海域未遭破坏和污染,自然黑乌两江大马哈鱼极多,就连松花江中游的木兰达河和依兰附近的江河,大马哈鱼也是很多的。宣统《呼兰府志》记载:“大马哈鱼腾踔岸上,如积薪然。”足见大马哈鱼之多。每当夏初,乌苏冰泮,幼鱼乘流而下的时候,“其数不知纪极。松花下游,恒至挤塞,断流如架梁焉。”(民国《黑龙江志稿》)至于秋天,则是三四为群,各去里许,逆流而上,掀波喷浪,势甚汹涌。”(《东北民俗资料汇萃》)试想,每网恒获数十尾或数百尾,每一闷杠可获鱼数千斤,未被打上的鱼直至陷身土穴中腐烂以死,可见其多。民国时期,松花江及沿江诸河已逐渐减少,黑龙江中游直到依兰以上江段已不多见,特别是俄人在黑龙江下游及我境临江一带临流架网重重,产量骤减,“故近今距海较远之河流中是鱼已将绝矣。”(《吉林地志》)以后,松江及沿江诸河也已经绝迹。大马哈鱼的产量起伏较大,很不稳定。黑龙江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区是抚远、饶河、同江、虎林等县(市),其中尤以抚远、饶河为多。从1910年至1948年38年中的10个不同年度的统计中,抚远县大马哈鱼产量最高的一年是1947年,年产26万尾,182万斤。其次是1936年,年产20935万尾,1465万斤。建国后从1949年到1985年36年时间里,大马哈鱼的最高产量是1963年,年产量是1158万尾,8106万斤。次之是1965年4640万尾,3248万斤。日产鱼量最高时可达万尾以上。1959年共有7天超过1万尾。1985年9月24日至30日连续7天超过1万尾,其中9月26日达26610尾,创日产鱼量历史最高纪录。建国以来至1983年共捕捞约700万尾。合计24万吨,平均每年产20万尾,其它各县均望尘莫及。抚远之所以成为捕捞大马哈鱼的主要基地产量位居全省榜首,是因为其占据黑乌两江,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渔业生产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和经济的主要来源,从建国后到1976年抚远县一直被称为“渔财政”县。就全省而言,最高产量为1963年,年产量达129万尾(约3838吨)。近年由于捕捞过度,资源破坏严重,产量明显下降,1999年产量仅为15万尾。由于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和过量捕捞大马哈鱼资源不断减少,政府一方面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一方面逐渐扩大大马哈鱼人工繁殖的科学试验,在对水产资源保护方面,1953年7月23日,松江省人民政府农业厅便根据农业部的指示,下达了《关于组织渔民捕捞大马哈鱼的通知》,规定10月1日至20日为禁渔期。1953年,《松江省水产事业管理暂行条例》对不同水域的鱼类规定了禁渔期,其中松花江水系、乌苏里江水系大马哈鱼的禁捕期均为10月1日至10月20日。1982年,《黑龙江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对边境水域的禁渔期重新进行了调整,大马哈鱼的禁渔期为10月6日至10月25日。有力地保护了大马哈鱼类资源。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动物世界: 肝硬化静脉曲张病人吃动物肝有好处吗 下一个动物世界: 以动物名填古诗句不是养什么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