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是什么动物?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3-22 |
|
|
蝾螈是什么动物? 蝾螈(salamander) 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的一类。目前存活的约有400种,它们一般生活在淡水和潮湿的林地之中,以蜗牛、昆虫、及其它的小动物为食物。 亦称水蜥(eft)或水栖[1]蝾螈。有尾目(urodela)蝾螈科(salamandridae)两生动物,10个属40馀种,分布区域广泛。水栖者皮肤光滑,称蝾螈,而陆栖者皮肤粗糙,称水蜥。体躯细长,尾呈侧扁状(高大於宽)。各种蝾螈或在陆地水中生活,但均常在春季返回到池塘或溪流繁殖。受精卵在3至5周的时间内孵化,而水生幼体则在夏末或秋初变态成为成体。大多数幼小蝾螈完全在陆地生活,2~4年後开始每年或永久返回池塘。蝾螈以蚯蚓、昆虫、螺类和其他小动物为食。北螈属(triturus,即欧螈属)的3个种是英国蝾螈的冠北螈(trituruscristatus)代表种。在英国最普通的种是滑北螈(t.vulgaris,普通北螈),身上有斑点,亦遍布全欧。最大的欧洲蝾螈是冠北螈(t.cristatus),体长约17公分(7吋)。加利福尼亚蝾螈(tarichatorosa,肥渍螈)产於北美洲西部潮湿地带,体长约15公分(6吋)。赤水蜥(notophthalmusviridescens,变绿东美螈)是北美东部最常见的种类,需在陆地生活2~3年後方变为永久的水栖动物,在由陆生变为水生的过程中,体色由鲜红变为暗绿,且体两侧各出现一排红色斑点。日本蝾螈(cynopspyrrhogaster,红腹蝾螈)常被作为玩赏动物,在豢养条件下可活数年。蝾螈也见於中东、伊朗,中国大部分地区和邻近地区。 蝾螈róngyuán(salamander),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它是蝾螈科的1属。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 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1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1对细长的平衡枝。蝾螈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虫。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 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 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朝鲜族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目前,世界上有几百种蝾螈,分布各地的潮湿环境中。 因为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份的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活于潮湿的环境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由此得知在饲养蝾螈时,环境中接近饱和的湿度,与可供进食、躲藏及休息的水塘是不可或缺的。多数的蝾螈都是个性相当温和的种类,所以饲养者可以依据饲养的能力与空间的调配来决定饲养密度与数量。饲养蝾螈可以观察到相当多奇特的生物行为,而其中又以足部的再生、奇特的交配行为与陆栖与水栖型的交替最具有色。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格外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 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一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份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例如六角恐龙的陆栖型与水栖型便是最常见到的例子。 虎螈主要生活在北美,最常见的种类生活在墨西哥,身长在二十五厘米左右。鉴于虎螈的一生非常特殊,科学家借助虎螈来研究两栖动物的生长与进化过程。 美西螈的幼体有时候终生都不演变成为成熟虎螈的形状。和成熟的虎螈一样,美西螈也能繁殖,这种情况称为幼期性熟。 [编辑本段]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捉,洗净,用酒闷死,然后微火烘干或鲜用。 [编辑本段]药材性状: 本品长7厘米左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头部扁平,头顶平坦,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约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后角下方。四肢较弱而长,指趾略扁平而细长,末端较尖圆,基部无蹼。尾长,略小于全长的1/2。皮肤较光滑,头、背、体侧及尾侧满布小痣粒;腹面有横细沟纹,在浅色区可见黄色小腺体。 [编辑本段]功用: 除湿,止痒,镇痛,清热解毒。用于皮肤痒疹,烧、烫伤。 [编辑本段]性味: 咸,凉 [编辑本段]【补充介绍】蝾螈cynopsorientalisdavid (fire-belliedsalamander;东方蝾螈、水八狗、四足鱼、潜水狗) 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体长约7-9厘米。背和体侧均呈黑色,有蜡光,腹面为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肛前部橘红色,后半部黑色头扁平,吻端钝圆;吻棱较明显;有唇稽;皮肤较光滑,有小表粒。躯干部背面中央有不显著的脊沟;尾侧扁。犁骨齿两长斜行成^形。四肢细长,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践。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 生活在山区清冷的静水池沼、小河或稻田中。以水生昆虫、昆虫卵及其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3-5月间产卵,而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高峰期。雄螈在排出精包之前,表现出求偶行为。平均每只雌塘可产卵100多枚。约经15-25天孵出,刚孵出的幼体全长10-12毫米。能消灭农田的害虫及蚊子。 [编辑本段]怎样捕捉 东方蝾螈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浙江杭州的黄龙洞、虎跑、白沙泉等常能见到。东方蝾螈喜栖于山麓水潭中或水流缓慢的山涧里。这些水域的水较清澈,水中往往长有水草。捕捉蝾螈必须到有这些水域的地方。 在自然界中,蝾螈没有明显的冬眠蛰伏现象,所以一年四季都能捕到,尤其春季至秋季容易获得。这时候由于气温适宜,蝾螈在水中非常活跃,常在水底和水草下面活动,一般隔几分钟就要游出水面吸气。所以,只要在潭旁静候观察,发现蝾螈,便可立即用捞网捕捉。入冬之后,蝾螈隐伏在水底、潮湿的石窟内或石缝间,一般不窜出水面;当水干涸或上面有薄冰时,往往伏在水草间、石块下,甚至移至陆上,伏在树洞或地面裂缝中过冬。这时候较难发现和捕获蝾螈,只好将潭水搅动,迫使蝾螈活动,乘浑水捞获。 蝾螈从窜出水面吸气到下沉,一般只有3-4秒,因此捕捉时要眼明手快,必须掌握时机,迅速捞捕。一般可将捞网伸入水面等待,当蝾螈刚升上水面时轻轻一捞,便可捕获,放入盛水的塑料桶里。野外见到粘有蝾螈卵的水草,可顺便采集,带回室内孵化。 [编辑本段]怎样饲养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编辑本段]怎样繁殖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编辑本段]体态特征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编辑本段]交配与繁殖 蝾螈 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份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度角、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1对细长的平衡枝。 蝾螈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东方蝾螈东方蝾螈 学名:cynopsorientalis 科名:蝾螈科salamandridae 中文名:东方蝾螈(中国火龙) 英文名:chinesefire-belliednewt 属名:cynops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食性:以各类昆虫、小鱼或蝌蚪类为食。 分布:中国中部及东部。 型态特征:耳腺发达,眼部后方无红斑。外观虽与日本红腹蝾螈酷似,然而本种却为全长90mm的小型种。即使变态为成体,体侧仍残留有侧线器官。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静水域,以及山溪流中流速较缓的水域。春季时,会在每一水草上各产下1颗卵。幼生发育至全长35-40mm后,即可进行变态。 【药名】:东方蝾螈 【来源】:为蝾螈科动物东方蝾螈的全体。 【功效】:除湿止痒、清热止痛。 【主治】:用于皮肤痒疹,烫火伤等证。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心、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只。外用:适量。 【别名】:四脚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国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捕捉,洗净,用酒闷死后全体共药用,微火烘干或鲜用。 【拉丁名】:cynopsorientalis(david)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等。 蝾螈是肯定的,如果"腹部较红",那可能是东方蝾螈,速成"中国火龙".<div><imgsrc="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0/15/54/1052501554.15296041.bmp"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 蝾螈róngyuán(salamander),又称火蜥蜴,娃娃鱼,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蝾螈是什么? 蝾螈,又称火蜥蜴,娃娃鱼,英语为salamander;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朝鲜族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巨冠蝾螈
蝾螈的分类:
蝾螈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
蝾螈
蝾螈如何区分雌雄:
蝾螈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蝾螈吃什么?
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娃娃鱼喜阴暗、清凉、流动的摸水环境。它的食性广泛,幼体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食。随着个体长大,逐渐捕食蝌蚪、青蛙、鱼,蟹,甚至连水鸟、羊肉都可为食。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大娃娃还吞食同类幼体。娃娃鱼性情较凶猛,口腔大,上下有三排牙齿,掌握不好,它会行凶咬人。
东方蝾螈
蝾螈如何饲养?
(1)具备良好的水体环境:含碱量大的水或混浊水,对蝾螈的危害性极大,所以水质要清洁。水温以14~18℃为适宜,水深以30cm为好。
(2)修建阴暗的洞室:需用片石、水泥砂浆砌成拱洞,如水源好的防空洞也可利用。拱洞大小按饲养规模来决定。拱洞规格一般为:长30m,宽4.5m,高2.5m。
东方蝾螈
(3)饲养池:蝾螈的饲养池要建在拱洞内。最好分左右两排,中间为人行道,用砖建成四方形或长方形池子。池高1m,四周和池底用水泥抹光滑。池的面积大小不等,有2平方米,4平方米、6平方米、10平方米或更大,以利于大小分开饲养。每个池边都要设-个水位孔(或称溢洪孔,孔位高35cm,便于排水和控制水位。各池要安装进水管,管径大小视饲养池的面积大小而定。每个进水管都装上水龙头调节水量。池底设活动的石板孔穴,备娃娃鱼栖息用。
(4)要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夏秋季投食以蛙类为主要饵料,冬春季以羊肉为主要饵料。喂食的时间,每天早晚各1次,投喂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摄食能力酌定。每长1kg娃娃鱼需要精料1.7kg。一般冬季少投饵,春季增加,夏秋季多投饵。以投喂新鲜、活饵为好。此外,应加强管理,做到勤巡塘、勤观察,勤检查、勤清污、勤洗池,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发生鱼病要及时用药消毒治疗。 你别吓人,没那回事。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总结自然科学成就时指出:“地球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现象”;生物体当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在埃及残存史前古文字中,已有电鱼击人的记载;但对于生物电现象的研究,只能是在人类对于电现象一般规律和本质所认识以后,并随着电测量仪器的精密化而日趋深入。目前,对健康人和患者进行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甚至视网膜电图、胃肠电图的检查,已经成为发现、诊断和估量疾病进程的重要手段。 生物有电并非怪事,它早已存在,不过人们研究它、应用它,还只是近年的事。2000年前,古罗马帝国流行一种奇怪的治病方法,用来治疗头痛、风痛等症状。当一个人痛风发作时,医生把病人带到海边潮湿沙滩上,在病人脚底放一条黑色大鱼,此时病人就会感到脚底地发麻,一直麻到膝盖为止,如此反复进行,可以治愈疾病。据说,此法曾治好许多达官贵人的病。到了175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开始着手探究上述治病方法的奥秘。他把大墨鱼埋在潮湿沙滩里,上面接一莱顿瓶,结果莱顿瓶发出火花,由此证明大黑鱼放出的是电,卡文迪许证明电鲼放电不久,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在1791年发现在青蛙肌肉中也蕴藏着电能,他把这种电称为“生物电”。这便是生物电名字的由来。
19世纪,内科学用电位器测得神经细胞膜突然受到刺激产生0.1伏特电。至此,人们再不怀疑生物电的存在,而且确认任何生物体中,都有生物电。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才揭开了其中奥秘。原来,生物的每个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有两层脂肪分子,细胞内带电离子必须通过离子通道才能穿过细胞膜。在平时,细胞内钾离子多,细胞外溶液中钠离子多,细胞内外产生电势差,这就是膜电位。一旦细胞膜通道打开,细胞外高浓度溶液流向细胞内,就产生动作电位。一个个肌肉细胞排列整齐,上面布满神经,这就像把一个个小电池串联起来那样,虽然每个电池只有0.1伏特,如果有亿万个这样小电池的话,那么它的电压就不小了。这就是有些生物的生物电有那么高电压的原因。
了解生物电的来龙去脉后,人们就用它来为人类造福。首先,生物电在医学上已广为应用,拯救成千上万的人的生命。大家知到,医学常用测心电图的办法判别心脏病,用脑电图来诊断脑疾病。因为,正常人心脏和脑细胞显示正常的生物电图案,相反,异常或老化的心脏和脑细胞则出现反常的图像。医生可根据异常程度来判断病情。生物电也用于断肢再生,1958年美国纽约州贝克医师发现生物有损伤电流,它就是生物电。贝克医师将一只蝾螈的腿切去,发现伤口颤抖,用电流计一测,竟有十亿分之三安培电流,于是他模拟各种生物损伤电流来使生物受伤加快愈合。目前,这种损伤电流已应用人体再植上。
再次,生物电对揭开神经传导的奥秘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神经传导之快,选择性之高,都令人咋舌。现在探明许多神经功能与生物电的传递反应有关。人们可以预言,生物电在21世纪——生物学世纪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一次自动控制技术的会议上,当一个没有手的15岁男孩,用假手在黑板上[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动物世界: 虹口公园到西郊动物园怎么去 下一个动物世界: 蚂蚁是指什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