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蚊子是r对策动物,没有灭绝点。”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3-31 |
|
|
蚊子是r对策动物,没有灭绝点 在看《蚊子的存在有何种价值?》的回答时看到这句话。估计是生物学方面的术语,我从来没有听过,更不知道它的含义子。请问什么是“r对策动物”,什么是“灭绝点”。 谢谢。 1976年,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发展了莱克的思想,按栖息地和生命参数的特点,把生物分成两类:r-对策者和k-对策者。在此,r和k分别表示内禀增长率和环境负载量。他们认为,地球表面环境是连续变化的,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稀少的栖息地(如热带雨林),多生态上饱和的系统,动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另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频繁的栖息地(如寒带或干旱地区),多生态上不饱和的系统,密度影响小,竞争弱。在前一类的环境中,动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负载量,属于k-对策者;在后一类环境中,种群密度多处于k值以下的增长段,常出现扩展增大过程,属于r-对策者。1970年,皮安卡把这个思想表达得更为详细深入,并扩展到应用于所有生物。他列表比较了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有关特征。
在大类群之间作比较,可以把昆虫看成为r对策者,而脊椎动物是k-对策者。在大类群内,同样可进行比较,例如鸟类中的鹫、鹰、信天翁是典型的k-对策者,而小型的山雀、虎皮鹦鹉是r-对策者。因此,r-对策者和k-对策者之间有各种过渡,有的更接近于r-对策者,有的更接近于k-对策者;也就是说,从极端的r-对策者到极端的k-对策者之间有一个连续的谱。目前r-k对策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说明杂草、害虫和寄生物的进化对策。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类对作物精心管理,杂草和害虫多有较高的生殖和扩散能力,例如狗尾草、马唐、飞蓬、以及螟虫、黏虫和褐飞虱等都是r-对策者。飞蝗可被看作两种对策交替的特殊类型,群居相是r-对策的,散居相是k-对策的蚜虫的有翅和无翅的世代交替也是这样。在选择拟寄生物作为害虫的防治手段时,就必须考虑r-和k-对策者不同的反应。 r-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其利弊。k-对策者的种群接近k值但不超过,超过有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低生育力要求有高存活率,这样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因此k-对策者的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由于有亲代关怀,k-对策者通常存活率较高,个体较大,寿命较长,这些特征保证了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当k-对策者在过度死亡后,恢复到原有平衡的能力低下,还有可能灭绝。大熊猫、虎、豹等珍稀和频危动物就是k-对策者,所以,对其保护更为重要,更加困难。相反,r-对策者的防御和竞争能力不强,死亡率很高,种群很不稳定。但种群不稳定并不意味着进化中必然不利。r-对策者不象k-对策者那样易于灭绝。在低数量时通过迅速增长就能恢复到较高水平;在密度很高时,它们可能消耗大量资源,使生境破坏,但它们通过扩散而离开被破坏的地方,并且迅速地在别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种群。这就是说,r-对策者的各别种群虽然易于灭绝,但物种整体却是富有恢复力的。如果说,k-对策者在生存斗争中是以智取胜,则r-对策者就是以量取胜。r-对策者一遇好机会就会大发生,所以有的学者将它们叫做“机会主义者”。r-对策者的广运动性和连续地面临新局面,使其成为物种形成的丰富源泉。 虽然r-k对策能说明许多生态学问题,但同样也留下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例如,有两种滨螺,一种栖息于岩石裂缝间,其个体小、性成熟早,象r-对策者,但生少数个体大的后裔,又象k-对策者;另一种栖息于砾石上,其个体大,性成熟晚,生许多小的后裔,两种都具有r-对策和k-对策的混合特征。 k–对策者种群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和一个灭绝点(x)。 r–对策者由于低密度下可以快速增长,所以只有一个平衡点s。
|
上一个动物世界: 春节期间,雅戈尔动物园和北仑凤凰山的门票大概是多少? 下一个动物世界: 深圳蛇口哪里有便宜的小狗狗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