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四月十二日日电 (记者 徐长安 耿军)沿着淡水捷运站往前走,在淡水岸边,背靠喧闹的淡水老街,一座不起眼的唐朝进士庙引起记者注意。
庙是小庙,在草条编织的门楣上,“圣江庙”三字不甚显眼,但丝毫不掩盖小庙英雄之气。
被门前商户遮拦的“圣江庙”,面向淡水河,背靠淡水老街,大有“大隐隐于市”之感。庙门之前石板上撰文曰,圣江庙所在之处即是清代中央在淡水所设之“北港塘”,主要用于内外防务。
拾级而上,步入庙门,迎面而来的是在台湾庙宇里司空见惯的半人高的香炉。炉中香烟袅袅,香灰已过大半,足见人气不差。
绕炉而过,便是供桌。大小各类尊神排列开来,只是个个神情凝重、鲜有笑意。中央主神名曰“文武尊王”,更是眦目裂嘴、手执钢鞭,两眼怒视前方,仿佛要将人一口咬住。两旁侍立之神亦是威武慑人,一派凝重气氛,令人不寒而栗。
记者不禁纳闷:为何庙中有如此气氛?
一旁负责庙务的一位老者似看出记者心意,他指点记者去看一旁《淡水圣江庙沿革》,记者方恍然大悟。
根据记载,庙中所供之神是唐代安史之乱里死守睢阳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的开元进士张巡。他留下一段忠勇佳话深深为淡水民众景仰。
“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变,当时张巡守睢阳城,以数千兵士与贼将十余万兵将,经大小四百战,斩将四百,戮兵数万。当粮尽时,奸相杨国忠拒不援兵。经数月之久,兵卒多饿死。将士有抓鼠捕雀充饥,病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张巡得知后,含泪杀爱妻林氏以肉身分飨士卒。至十月城破时,张巡坚不投降,“嚼齿皆碎,血流满口,壮烈成仁”。后朝廷追封张巡为“文武尊王”。至宋代,宋显宗亦追封张巡为保义尊王。
一旁的老者告诉记者,大家都尊张巡为“文武尊王”,或“圣江公”、“圣祖尊王”。“尊王”眦目裂嘴、手执钢鞭、面露凶相,正是他英勇杀敌时的写照。
当问及庙宇来历时,老者拿出庙中记载来。据载,清朝嘉庆年间,由福建来台的蔡献等人在现在淡水岸边的“北港塘”立庙供奉“文武尊王”,并集资兴建正殿及左右厢房,始有现在规模。抗日战争期间,蔡献将庙务交由他人管理,即回大陆,圣江庙流传至今。
在记载中,有两行文字既是当时建庙之初衷,也是对“文武尊王”的怀念:保卫国土,睢阳壮烈成仁义之举,为千秋万世所推崇,建庙纪念,以昭烈!
来源:中国新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