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遍认为欧美人比较注意文明礼貌以及个人和环境卫生,但这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
●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投向了精神领域
古今中外历史上,较高的精神文明总是跟随经济中心转移的,经济中心转移了,物质生活贫困化,精神生活也必然随之荒漠化。这是一条普遍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毕竟,人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有余力从事教育、文化、艺术和*等活动,人的文化素质才能提高,才能培育出精神文明的花朵。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伊朗工作,一位伊朗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民间传说。他说,在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一口井,井水甘甜而充沛,村民生活平静,邻里和睦。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井水慢慢地枯竭了,村子便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偷盗、吵架、打架的事情时常发生。到后来,井水完全干涸,人就都散了,各自逃命去了。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关系。
古代,我国中原地带生产力发达,是全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经济中心,人的文明程度高于周边地区,出了许多大*家、大文学家。那时候的中原人自称为礼仪之邦,把周边经济落后的民族称之为蛮夷,说他们“披发左衽”、“披发文身”,坚决与他们划清界限,叫做“华夷之辨”。长江以南则相对落后,直到宋朝,广东一带的经济还非常落后,以至于苏东坡被贬到那里后感觉很痛苦。
近代,由于商路的改变,中原许多地方的经济渐渐落后了,沿海地区却迅速发展,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福建、广东和湖南等地在清末人才辈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而中原地带的文明却日益式微,近代没有出过多少有影响的人物。这是因为,那里的人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维持生命上去,无暇从事精神活动。有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到河南某地采风,那是个曾经产生了竹林七贤的地方。她发现那里有许多学龄儿童失学在家,男孩子光着屁股在野地里疯跑。也许,他们的父母、祖父母,甚至再往上的祖先都是这么过来的,一代又一代,结果只能是愚昧。
同样的现象也曾发生在欧洲。两河流域曾经是欧洲和西亚北非地区的经济中心,文明程度高于周边地区,古希腊灿烂的古代文明就是在它的直接辐射下发展起来的。罗素说“哲学和科学开始于公元前六世纪初米利都的泰勒斯”,但他同时承认泰勒斯之所以能够在公元前585年成功地预言了一次日食也得益于巴比伦人的科学成果。他说“他一定熟悉巴比伦人对日食现象所作的纪录”。巴比伦人不仅具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数学也相当发达。但是,随着经济中心的西移,两河流域的文明衰落了。如今,伊拉克,还有埃及,最让人钦佩的只有古代文化遗存了。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生产力领先于周边地区,成为当时欧亚大陆西半部的经济中心,也是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而北方的日耳曼人那时候还处于游牧状态,被视作野蛮人,只能做罗马人的奴隶。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日耳曼人的国家纷纷后来居上,成为新的经济中心,精神文明迅速得到提高。在哲学方面,法国出了笛卡尔,英国出了休谟,德国出了康德,群星灿烂,而希腊罗马反而相形见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