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人声称:日本既非东洋亦非西洋,日本人是“地球人”
古代日本贵族的“历史观”是将自己与“神”联系在一起,以确保其统治的“正统性”。日本在文字出现以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耳相传,日本的第一部官修史书——《日本书纪》中仍然保留着很多神话传说。这使得日本人在看待历史时,有一种遥远感和不确定感。
主体意识缺失
二战结束后,由于受到美国的占领和改造,日本从里到外几乎都西化了,它处于一种“主体缺失”的状态中。日本虽然恢复了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在*安全领域附属于美国的现实以及日本人找不到国家“主体性”的焦躁心理让一部分*家和战略家很着急。从1998年起,日本人的“历史观”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背景之一是,日本人产生了“国家危机”感。继泡沫经济崩溃后,战后日本自民党与社会党对峙的传统*体制也崩溃了。这段时间被日本人称为“丢失的10年”。背景之二是,“自由主义史观”登上思想舞台。其标志是:1996年成立了“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该会会员藤冈信胜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教科书里没教的历史》。
“自由主义史观”吸纳了日本国民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担心和恐惧,使日本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国家观发生变动甚至扭曲。战后日本的主流历史观基本是“和平史观”,他们承认日本侵略亚洲给很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但是,坚持“自由主义史观”的人们批评这种历史观是“自虐史观”。认为甲午战争是日本为了“保护朝鲜独立”,日俄战争则是为了“阻止俄罗斯南下”,至于占领中国东北和全面侵华战争,由于“底气不足”基本是避而不谈。左翼阵营批判右翼势力的“自由主义史观”是“历史修正主义”、“新皇国史观”。
价值选择混乱
儒家文化是东亚共同的历史传统与价值取向。但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通过构筑“东洋史学”排除了东亚儒家文化与价值的正统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功利主义”价值观。二战后的所谓“民主化”更打乱了日本人进行价值判断的传统标准。传统价值观的遗弃,使得“大和魂”到处游荡,找不到归宿。右翼势力想回归“神国”,显然是行不通的。
前不久,日本出了一本畅销书,叫《国家的品格》,据说发行了一百万册。作者嬉笑怒骂,将百余年来日本学了西方、丢了“祖宗”的现象进行了一番淋漓尽致的分析。作者对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不以为然,并认为西方只有文明没有文化。禅和儒学才是日本人自古以来的价值观,日本人将其与神道相融合,形成了传统的武士道精神。
地缘*模糊
日本自古以来都在追求主体的“中心地位”,到了近代,甚至不惜使用武力来达到目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既有临危摆脱厄运的“地利”,同时,孤悬海外的“岛国身份”又使其在地缘*中处于“边缘”地位。多元文化不断更新的流动性,主体地位的不稳定性,导致日本自我意识的不确定性。结果,日本越想走到中心却离中心越远。
在日本,曾有人声称:“日本既非东洋亦非西洋,日本人是‘地球人’”。可见,“大和魂”一直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上空飘荡,不知何时才能在亚洲落地。说历史是为了解读现实。日本人的“历史观”直接影响到日本政府的政策选择以及日本政局的走向。目前,日本还处于寻求“身份”的过程中。因此,其所做出的任何政策选择,可以说都在预料之中,世人将“静观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