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清晨,小泉身着黑色礼服在纷飞细雨中参拜靖国神社时,东京大学的安田讲堂内回荡着昭和天皇的“终战诏书”:“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小森阳一,东京大学教授,安田讲堂的反战声音出自他的安排。他在小泉参拜的第二天,就来到北京,希望告诉中国知识界他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认识。
“我作为日本国民,感到羞耻,而且难以忍受这种羞耻感。”他说。语气平缓,但坚定。
8月15日早晨,小泉和他的车队抵达靖国神社时,路面上挤满各大媒体的记者,上空有直升机在盘旋,这场参拜随电视信号传遍世界。当天,有25万日本人到靖国神社参拜。
在不远处的明治公园,二战时期给日本侵略者当炮灰的韩国遗族(阵亡者家属),前一天夜里就用蜡烛打出“不,靖国神社”的字样。台湾遗族则以静坐表达他们的反对。
小森阳一加入了静坐的人群。作为一线社会活动家,他还搜罗出东京大学1945年播放天皇终战诏书时用的设备,一遍一遍地在安田讲堂发出反战的声音。
8月17日,清华大学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小森阳一告诉在场的学者和记者,从国际公约、宪法认识和历史认识等多角度分析,作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都是不对的。
所谓国际公约,是指1951年日本和48个战胜国签署的《旧金山和平条约》。它意味着日本承认东京审判的结果,即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在于14名甲级战犯,从而得以重返国际社会。“首相参拜供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对国际公约的践踏,”小森阳一说。
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违宪,并非新闻,已有两个日本地方法院作出该项判决。根据日本宪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及其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参与宗教教义及其他宗教性活动。小泉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违背了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
从国际公约和宪法角度来理解参拜问题,不复杂。但要弄清靖国神社的历史,却不是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