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有感于周总理的十条家规
  • 努尔哈赤:生逢不幸堪励志 十三副甲起兵
  • 古中原人4000年前怎样生活(图)
  • 各个朝代青年身上纹身都纹什么?
  • 二月河:顺治的旷古情缘
  • 晚唐敦煌出现双妻现象 身份无妻妾尊卑之分
  • 子贡:中国最早的儒商
  • 中国文人的活法:严嵩父子双贪的肮脏生活
  • 胡适与费孝通的一次隐形交锋
  • 皇帝师傅的卫道之苦:捍卫与排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功勋克举 忠謇方直:江东老仲父张昭<%=id%>

    提起三国,人们都对“舌战群儒”这一幕耳熟能详。有此一番唇来舌往的精彩论辩,才有了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赤壁之战的发生,从而奠定三国鼎立之势。那些主张与曹操抗衡的人物,凭着罗贯中的一部小说,早已活出历史,成就勋名,家喻户晓。

    而当时主张议和的,乃是以张昭为首的一班东吴老臣。从来青史留名的,似乎只有大成功者和大失败者。两不沾边如张昭之流,只能在四面高唱大风歌的历史交响中,渐渐被挤出舞台,渐渐被淡忘。

    千载之后,谁还记得那个“功勋克举,忠謇方直”的江东老仲父?

    避祸江东 得孙策知遇之恩

    张昭,徐州彭城人。自少便博通经史,同州的才士陈琳等人“皆称善之”。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过程中,徐州因处于联络东西与南北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诸多军阀争夺的对象。当时较早控制徐州的是丹阳人陶谦,他为了稳定局势,想起用一些有影响的名士,于是推举张昭为“茂才”,但张昭坚辞,陶谦“以为轻己”,就把他关了起来。

    张昭为什么不响应陶谦的推举呢?作为儒学名士,张昭肯定看不起陶谦,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他拒绝当官,恐另有原因。主要在于张昭深知北方军阀混战局面已经形成,且愈演愈烈,徐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必将成为军阀屠戮的战场。“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张昭和很多避难避祸的人一起流亡到江东。

    而此时割据江东的,是势力尚弱又一心想成就大事的孙策。孙策急需流寓江东的北方士大夫的支持,一是改善其政权内部的人员结构,淡化暴虐形象;二是争取文臣谋士的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对于张昭等侨寓人士而言,要获得稳定的生活环境,也需要寻找*方面的依靠,而孙策不失为较好的合作者。这样,以张昭为代表的一批江北文士进入了孙策政权,成为其主要的谋士。

    孙策以张昭为贤能之人,明确表示重用,并尊以师友之礼。“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而张昭也不辱使命,将孙策的大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当时吴中的人民都称呼他为“仲父”。北方的士大夫写信给孙策常常对张昭的才能大加赞赏,搞得张昭自己都不好意思,“昭欲默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可以说,张昭在孙策时代还是谨小慎微的。而孙策对此也豁达大度。孙策笑着安慰张昭,过去齐桓公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管仲去办,所以他能称霸天下,今天我用了你这样有才能的人,我不也和齐桓公一样么?!

    作为君臣,孙策和张昭的关系可以说达到了最佳境界。但另一方面,张昭辅助孙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形象,毕竟张昭以其名士的身份,与北方士大夫互通信息,从而使孙策政权逐步获得北方士大夫和朝廷的认可。有一个很典型的故事说,当时刘表与孙策通信,信写好后,先请狂士祢衡阅读;祢衡说,这样的信只能给孙策军队中没文化的“帐下儿”看,怎么能见张昭呢?否则不太丢人了吗!弥衡是当时出了名的狂人,对张昭尚且不敢怠慢,可见张昭的才学的确备受推崇。

    临危受命 扶幼主即位立国

    正因为张昭有此才学、有此忠心,才有日后英年早逝的孙策临终托孤的举动,而张昭确实没有让孙策失望,纷乱之际一言定鼎,把孙权扶上吴主的宝座。张昭一生的官场际遇,作为江东老仲父的悲喜,以及日后在史册中占有的位置,就此暗定伏笔了。

    建安五年,正当孙策初定江东,意欲大展宏图时,他因私自出猎,遇刺受伤而亡,这一突发事件给江东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危机。孙策对此是很清楚的,于是任命张昭为首席辅佐,并托孤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对张昭明言,如果孙权无法驾驭局势,张昭可以取而代之;如果江东无法立足,可以慢慢归顺朝廷。当然,孙策的本意绝不是希望出现这种情况,目的是在于激励张昭尽心辅助孙权,同时也是向其他僚属表明张昭的特殊地位,以便于其料理政事。从当时的情况看,以孙权的资历与威望,根本无法应对这一危局,一切都有赖于张昭。

    当时的孙权年仅19岁,一边伤心哥哥的早逝,一边又担心自己不能担负重任,只是一味的扶棺而泣。张昭严肃地对他说,这哪是哭泣的时候,如今天下大乱,群盗纷起,正是你建立勋业的时机,哭有什么用!说完亲自扶孙权上马,列队出巡。以张昭当时的声望,他的表态,使当时自文武群臣至江东庶民都“众心知有所归”。

    张昭一边安抚人心惶惶的流寓文士,一边争取江东本土大族名士的合作,进一步改善孙权集团的人员结构,扩大和巩固统治基础。孙策死前对孙权说,我的使命主要是以武力征服江东,而你必须改变政策。张昭辅政后,大力延揽南北文士,北人如诸葛瑾、步骘、滕胤,吴地名士如陆逊、顾雍等皆相继进入孙吴政权,成就了后来陆机称颂的“江东盖多士矣”的局面,为孙权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奠定了基础。

    张昭还参与实际军事活动,或出谋划策,或领兵出征,更多的是在孙权出征时,留守岗位“扮演萧何的角色”,以确保孙权无后顾之忧。张昭还主持起草了孙吴政权的典章制度,从而为孙权正式立国提供了条件。作为孙权初期的首席顾命大臣,张昭成为江东政权的主心骨。当时,孙权对张昭“待以师傅之礼”,尊敬有加。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