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0年代,王新德就一直作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的成员,直接参与或负责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位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工作。他说,李志绥的那本曾在海外引起很大反响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描写主席逝世那段全是骗人的。
初见主席
“毛泽东的医疗组,是在他病情危重时,根据需要临时组织的。总共只有两次,每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是1971年至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主席病重期间组织的,时间一年多;第二次医疗组,是1974年6月中旬由神经科和内科专家会诊时提出,经领导决定成立的,直到主席逝世,共两年多。我是第二次医疗组专家成员,当时是北京医院神经科主任、教授。李志绥是中南海的门诊大夫,我清楚第二次根本就没有宣布过李志绥是医疗组组长。”王新德情绪激动地回忆,“李志绥那本书很多是假的,胡说八道,我看过。”
1974年冬日的一天,王新德接到电话通知有特殊任务,后来才知道是去给毛泽东看病。“初次见到主席,很紧张,毕竟对这么一位伟大的领袖有一种敬畏心理。事实上,他是很有魅力的,很幽默、风趣,也随和。当时是我一个人去的,感觉挺好。见主席的次数多了,后来就不紧张了。”
“主席躺着,我仔细地做检查。我伸出手来,脱去主席的袜子,拿棉花棒划他的脚底,主席有腱反射亢进。随后,我又检查了主席的舌头。舌头有萎缩,有纤维颤动。根据症状,我已经作出了自己的判断。接着,整个医疗小组进行了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再向中央*局汇报。有关情况大家要绝对保密。”
从70年代初开始,毛泽东进入了老年阶段。他年迈体弱,加上长期劳累和“林彪事件”的打击等原因,常患疾病:感冒、肺心病、老年性白内障、心脏病,陷入了病痛的折磨中。记者探问主席究竟是因什么病病逝的,王新德坚持自己的原则:“中央没说,我说干嘛?中央没公布,我不去说。”
不过,记者通过可信赖的知情人———毛泽东另一位保健专家徐德隆教授口中得知,主席在神经性疾病方面患的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神经性疾病领域里,这种病历来有“伟人病”之称。对于这个病,直到今天,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
主席临终一刻
后来,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已完全不能进食了,就连流食也难咽下去,一进食嗓子就呛。医护人员和厨师精心为主席配制了鼻饲,护理人员通过插入鼻孔的管子把鼻饲注进去。毛泽东的肺心病不时地发作,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嘴唇都憋得发紫,医护人员又在他的鼻孔插入氧气管。“他长期躺在床上动不了,两侧髋骨都长出了褥疮,可以想像难耐的疼痛。”
1976年,对中国是一个多事之秋。周恩来总理与朱德元帅相继逝世、唐山大地震爆发,一个个个噩耗传来,毛泽东在感情上、精神上又受到一次次严重打击。
这年5月以后,主席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6月初,突然患心肌梗塞,幸亏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病情刚刚趋于平稳,不愉快的事接踵而来,朱德逝世、唐山地震的消息一个个传来。送来的地震情况汇报,主席不顾个人病重,都要亲自过目。这场地震伤亡达24万多人,其他的损失难以估量。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后,主席哭了。”
1976年9月9日0:10时,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主席去世的前几天,王新德一直守护在他身边。
“9月8日,在主席去世的前一天上午,他起初头脑还清晰,还在关心日本大选的事。”据了解,主席当时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声音,想说说不出,后用铅笔在纸上画了三个道,再也写不动了。过了—会儿,只见他握着铅笔的手慢慢抬起,吃力地在木床头上轻轻点了三下。于是,有人想到了他说的话是与“三木”有关,就轻声问:“主席,您是不是看有关三木的消息?”他微微点了点头,动作小得几乎看不出来。三木武夫,是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与内阁总理大臣,当时正在参加竞选,主席—直很关心他在大选中的情况。
“尔后,主席病情突然加重,医疗监视器上发现心脏有些异常;他再度进入弥留状态,当时气氛紧张。我—直在现场值班,高度警惕地观察、注视着,不时地检查身体。”王新德对当年抢救主席的现场记忆犹新:“8日傍晚,是我值班,大家都在主席卧室外的走廊里交班,我发现主席血压下降,药物—直用着,但血压很难维持,当时情况很紧张。在走廊上,其他医护人员正在讨论主席病情,我赶过去对交班的人说,你们别讨论了,主席的血压难以维持,快进来吧!”
不多久,主席瞳孔散大,口鼻抽吸两下,上下跳动的心电图突然变成一条水平线。“医务人员迅速对主席施行紧急抢救,人工呼吸、打强心针。然而,这—切对于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主席来说已无济于事了。”王新德教授否认有关资料上讲当晚主席对身边护士说过“我很难受,叫医生来”之类的话,也否认当时给主席服用过安眠药,“我自始至终在现场,当时主席怎能说话?吃没吃安眠药,可找当时的护理记录证实。”
“最后主席心电图呈水平线时,是由陶寿淇、陶桓乐、吴洁等宣布主席去世的。当时,医疗组的全体医护人员和值班的中央领导都在场。”(摘自《触摸红墙———走近伟人身边》吴志菲等/著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