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险大渡河唯一的渡口——安顺场因两次风云际会而闻名于世。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3万太平军抵达安顺场(当时叫紫打地);1935年5月24日,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抵达安顺场。两个历史故事的开篇惊人地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从石棉县政府所在位置,记者徒步西行12公里,便看到安顺场门坊上赫然写着:“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还没到渡口,就听见大渡河水的咆哮声。在河滨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讲解员邱建华指着一张地图,向记者介绍:“大渡河发源于青海,全长1100多公里,自北向南入石棉县境内,在安顺场突然折向东行……”
安顺场,也许注定要成为历史的转弯处。
站在河边,老船工帅士高的孙子帅飞抚摸着当年摆渡红军过河的翘首船,向记者讲述了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1935年5月25日,17位红军勇士在他爷爷和3名船工撑船相助下率先强渡成功,为红一师和干部团渡河打开通路。后来,帅士高随红军赶到泸定,彭老总送给他8块大洋。1955年,红军强渡大渡河20周年时,彭德怀专门派人接他去北京参加纪念活动。到“三线”建设时期,彭德怀亲自到石棉看他,又给了他10元钱……
“也就是说,我们家和彭老总有着30年的交情。”听着帅飞的讲述,追寻彭老总如此关心一名普通船工的原因,记者的思绪不断地在71年前和今天的大渡河边游走。自古“五月安顺不渡河”,当年红军到达安顺场正值汛期,大渡河宽300米,深15米,流速每秒7米。国民党军队在对岸百里布防,收掉了所有船只,红军渡河的唯一用具就是先遣队缴获的一条翘首船。彭老总念念不忘船工,是因为4名船工为红军摆脱“石达开第二”的命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他们,历史会如何书写?
由此,记者想到:在安顺场,撬动历史转弯的杠杆不是天时,也非地利,而在人和。而人和,来源于红军在中国*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劳苦大众赢得的民心。
随着老船工帅士高1995年辞世,如今的石棉,再也无人见证或亲历当年那段峥嵘岁月。记者走在安顺场的街道上,采访当地人:“历史为什么会出现‘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强烈对比?”得到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毛主席指挥得好!”“*党领导得好!”“红军英勇善战打得好!”一言以蔽之:“中国*党的正确领导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和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关键!”
踏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记者从滇川交界处一路走来,总是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画面:在皎平渡口,蜀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枉死愈千,而红军则是巧渡金沙江,尽显大智慧;在冕宁彝海,诸葛亮七擒孟获,几经周折方定南夷,而刘伯承歃血结盟,跪地一拜,红军便畅通百里。到了石棉,这样的对比再次出现,历史因此再一次被改写。望着自安顺场转而东去的滔滔大渡河水,记者相信,这种改写仍会发生,仍会继续……
(本报四川石棉县安顺场9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