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公元前1000年代初,南亚次大陆的战争较之早期吠陀时代更加频繁,规模也更大。例如,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所描绘的居楼族与般度族的大战,几乎扩大到北印度的所有部落。这种情形,无疑会加速奴隶制和国家的形成过程。
根据史诗记载,当时奴隶的来源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战争俘虏,凡未被杀的俘虏,被迫口衔草叶,声称“我是属于你的”,于是他们就成了战胜者的奴隶。二是家生奴隶,奴隶的子女照例仍是主人的奴隶。三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当时的具体贸易方式是以物品换来奴隶。四是*赢得的,*输无钱偿付者往往以家属抵为奴隶。五是受赠的奴隶,国王们往往赠给婆罗门奴隶;《爱陀利亚梵书》曾说到一个国王赠予一个婆罗门一万女奴(这样的数字显然夸大了)。
当时的战争不仅在雅利安人与当地人之间,而且也在雅利安各部落之间进行。因此,达萨中既有当地人,也有雅利安人;“达萨”不再像早期吠陀那样具有种族的意义。奴隶处于主人的绝对支配之下。奴隶没有任何财产权,而是主人的财产(当时的妻、子也属于夫、父)。
种姓制度的成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化。在早期吠陀时代之末开始萌芽的种姓制度,这时也成长为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种姓。婆罗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