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br />
哈勒发现,刺激神经远比刺激肌肉本身更易于引起肌肉收缩,而且这种收缩并非随意的,甚至在机体死亡后刺激神经仍能引起肌肉收缩。他还把通往特定组织的神经切断,发现这些组织便不再产生反应。由此,哈勒得出结论,感觉是由神经运载的,脑通过神经接受感觉信息,并通过神经传送引起诸如肌肉收缩那样的反应的神经冲动。他推测所有神经都到达脑中央的接合站。
19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缪勒发现,感觉神经经常产生它自己固有的感觉,而不管刺激的性质。所以视神经不管是被光刺激,还是被猛击眼部的机械压力刺激,都感觉为闪光。此后,英国生理学家霍尔研究了另一类型的行为,诸如人手偶然碰到很烫的物体时,手就会立即挪开的行为,于是又首次发现了神经的无条件反射过程。
1873年,意大利生理学家高基找到了神经细胞染色法,终于弄清了神经细胞之间虽然靠得很近但并不互相融合的细微构造。1889年,西班牙神经学家拉蒙和卡哈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神经元学说。此后不久,英国生理学家兰利又发现了“交感”和“副交感”两个神经系统几乎作用于每一个内脏器官,但却表现出效果相反的控制作用。
1849年,出生于俄国一个神父家庭的巴甫洛夫,正赶上生物神经系统研究飞速发展的时期。还在上大学时,他就立下了把一生献给生物研究的志愿。大学毕业后他又体会到,自己虽然从小就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现在要从事生物学研究,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实自己关于人体生理和病理学的知识,巴甫洛夫又到外科医学研究院学习了一年,接着又到国外留学二年。
在大学学习期间,巴甫洛夫实际就已经开始了对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从国外留学归国之后,他的研究热情更高了。但由于当时的沙皇政府极不关心科学事业,所以巴甫洛夫的研究无人支持,连家庭生活也陷于极度的贫困之中。但是,对事业的热爱使他忘记了贫困,忘记了家庭。有一次,他的朋友看到他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就凑了一点钱,嘱咐他给自己和孩子们添置几件过冬的棉衣,可他却把钱拿去买了几只狗。在巴甫洛夫看来,狗更重要,因为狗是他进行实验所不可缺少的。他的工资微薄,为了买狗并供给饲料,他常常弄得不剩一文,甚至冬天买不起烤火的劈柴,有时连照明的灯油也买不起。
艰难是块磨刀石,它不仅能磨砺人的斗志,而且谁有毅力在艰难中磨,谁就能磨出不朽的业绩。巴甫洛夫有毅力在困苦中磨砺,不久他便发现了神经系统调节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活动事实。到19世纪80年代,巴甫洛夫又发现若把食物一放到狗的舌头那里,狗的胃液就在胃里分泌出来;食物即便不进入胃,胃也会分泌胃液,但若把迷走神经在接近胃的地方切断,这种胃液分泌便会停止。巴甫洛夫据此提出了神经系统调节腺体和消化器官工作的学说,并因而获得了1904年的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金。
此后,巴甫洛夫又开始了对生物分泌的自动性能——生物神经系统反射的本质的研究。他选择唾液腺作为一种方便的、容易观察的实例。他在每次把食物放到狗面前的同时摇铃,后来经过20到40次这种结合,狗只要一听到铃声,即使不给食物,也会出现唾液分泌。据此,巴甫洛夫又提出了他的神经系统“条件反射”学说,即狗听见铃声后的唾液分泌,是一种条件性的反应,不管它愿意不愿意,只要它听到铃声就要分泌唾液,就象它看见食物时一样。当然条件反射也能够被解除,若当铃声出现时即给狗以电击,并不给它食物,这样重复多次以后,狗再听到铃声时不但不会分泌唾液,而且会出现畏缩反应。
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不同,条件反射是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而新形成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无条件反射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形成和遗传下来的。因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引起了生物科学的革命,把生物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巴甫洛夫在发现条件反射之后,还立即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破坏的客观方法,清楚地观察到了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性。巴甫洛夫指出,条件反射在动物大脑半球皮质中的形成和破坏,以及神经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运动,使动物得以明了复杂的现实,因而大脑皮质是反映条件和产生回答动作的好工具。进而,巴甫洛夫又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除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
晚年的巴甫洛夫主要从事精神病的研究,并为之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巴甫洛夫在他一生中写了《消化腺机能讲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等专门著作。同时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对社会科学中的心理学和哲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