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林肯上任之后
  • 林肯上任之前
  • 马尔博罗用兵
  • 美国的《独立宣言》
  • 抵抗拿破仑的入侵
  • 俄舰易帜巧胜敌
  • 法舰兵败亚布基尔湾
  • 加里波迪两挫那不勒斯军
  • 近代日本的设计师
  • 开罗人民第二次大起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美国国父华盛顿

    邦政府。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使新政府建立在稳固的财政基础上,华盛顿支持汉密尔顿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措施。1789年7月制订了关税条例,规定了对30种以上的进口商品征收特种关税,对51种进口商品征收从7.5%—15%的计价税,对非列举的进口商品一般征收5%的计价税,等等。

      1791年,汉密尔顿提议建立第一合众国银行。国会议员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长时间讨论。面对这样重大的问题,华盛顿要求每一位部长都用书面文字说明各自的理由。经过反复研究,批准了这项法案。合众国银行是政府的财务机关,起到了统一发行货币,掌握公款并进行商业交易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起欧洲封建君主国的恐慌。

      1793年,英、法交战。当时,虽然美国与法国签有联盟条约,但华盛顿认为,美国应保持其力量,不应卷入欧洲列强的纷争。

      华盛顿曾明确表示:我的政策一向是,而且只要我执政一天,将来也仍然是,同地球上的一切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但也不受一切国家的支配而保持独立;不参与任何国家的争端;履行我们自己的义务……除非为了自我尊严和国格所必不可或缺的正义,我们决不卷入战争……

      1793年4月,美国发表了《中立宣言》,宣称美国与法国、英国都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呼吁美国公民不要加入交战的任何一方。他说,倘若有20年的平静,美国就可以强大得足以“在一个正义的事业中同任何一个强国抗衡了”。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当时欧洲的复杂局面,调整与英国的关系。他派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约翰·杰伊去伦敦进行谈判,解决与英国的争端,于1794年11月,缔结了对英妥协的《约翰·英伊条约》。

      华盛顿在第一届总统任期将满时就想激流勇退。但朋友们都劝他留任,他们说,只要华盛顿继续领导美国,“南北双方将团结一致”。1792年,华盛顿在总统选举中再度当选。

      在华盛顿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后,他又执意引退,不再参加总统竞选。当时美国朝野要求他再次竞选连任的呼声很高,但他坚决拒绝接受第三次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党派斗争在美国的形成,使他深感失望。因为他始终希望自己成为“全体人民的总统”,然而在他第一届任职末期,美国的两个政党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且斗争愈来愈激烈。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人和以杰斐逊为领袖的民主共和党人相互攻击,势不两立,华盛顿虽然竭力从中斡旋、调解,但都无济于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华盛顿往往倾向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因此华盛顿本人也被卷入了这种派别斗争,受到反对派的责难。华盛顿不愿忍受这种折磨,渴望退职。

      1796年9月,华盛顿向美国人民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这篇《告别词》反映了华盛顿的主要政策思想和-主张。他希望美国人要珍视全国性的联合,要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放弃党派观念;在外交上要遵循“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的原则,“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华盛顿的这些思想对他的后继者们产生过一些较大的影响。

      华盛顿两届总统任期已满,不再连任,为以后的美国总统树立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即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只有一次例外,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破例,蝉联总统职位4次。美国1947年通过并于1951年批准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明文规定,美国总统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使历史上的惯例正式成为宪法的规定。

      1796年12月,美国举行第三届总统选举,约翰·亚当斯当选。1797年3月3日,是华盛顿担任公职的最后一天,他举行了告别宴会。华盛顿举杯向大家祝福,全场人充满了伤感的情绪。3月4日,新总统亚当斯在临时首都费城宣誓就职。仪式结束后,华盛顿离开了办公室。当华盛顿来到大街上时,人们争先恐后地涌来,希望能再看一眼这位为美国的建立立下朽功勋的国父。华盛顿异常激动,不停地挥动双手向美国人民表达他的感激和祝福。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