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纳粹——苏联蜜月
  • 慕尼黑阴谋
  • 纳粹头目们的下场
  • 诺曼底登陆
  • 啤酒馆政变
  • 奇袭皮奈蒙德火箭基地
  • 反美游击战领袖桑迪诺
  • 国会纵火案
  • 狂人狂言
  • 灭绝营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强台风的冷遇

    大笑”,但他不久以后碰到的却是与希特勒的估计迥然相反的情况。

      德军沿着当年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的老路一直向前推进。一开始,来势汹汹,煞是像一股台风似的。

      10月上半月,德军打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战役”。德军几乎没废什么力气就包围了在维亚兹马和勃良斯克之间的前苏联两支部队,据称此段俘虏了65万人,还有5000门大炮、1200辆坦克。

      到了10月20日,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进距离莫斯科仅40英里的地方。

      前苏联中央各部和外国使馆急忙向后撤退到伏尔加河上的古比雪夫。

      这时,就连头脑清醒的哈尔德(他从马背上摔了一跤,折了一根锁骨,暂时住在医院里治疗)也相信,凭着领袖的大胆的领导和有利的天时,在俄国的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气候帮了俄国人大忙,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来临了。这一路乘车行进的大军,越走越慢了,有时还不得不停止前进。正在打仗的坦克也得撤下来,去拖曳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车。由于缺乏拖曳车辆用的钢链、挽钩,只得派空军运输机空投一捆捆绳子,其实这时十分需要飞机运送别种军需品。从10月中旬,就开始一直下雨,以后几个星期就听烂泥的摆布了。

      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得用许多马队来拉才能前进。所有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牵引机行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不上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

      当莫斯科似乎已经胜利在望的时候,德军官兵的心情却开始起了变化:俄军的抵抗变得坚决起来,战斗越来越激烈……可供使用的大炮和坦克也不够。冬天快到,可是冬衣连影子还没有见到。……在遥远后方的广大的森林沼泽地带,开始出现有游击队的活动。运输队常常遭到伏击……

      从这时候起,曾经在这同一条路上走向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的鬼影和拿破仑全军覆没的事迹,就常常萦绕在纳粹征服者的睡梦中。德国将领们开始阅读或者重读高兰古侯爵所著的关于这个法国征服者1812年冬天在俄国惨败的可怕故事。

      在遥远的南方,天气稍微暖和一些,但是同样也是多雨,道路泥泞,战事同样进行得不顺利。克莱施特的坦克已于11月21日开进顿河口的罗斯托无。

      这时,戈培尔博士的宣传乐队开始大吹大擂地说,“通向高加索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但是,这个大门并没有开上几天。克莱施特和伦斯德都认识到,罗斯托夫是守不住的。5天以后,俄国军队收复了罗斯托夫。德国军队在南北两翼受到夹攻,狼狈后撤50英里到米乌斯河一线。克莱施特和伦斯德当初就曾计划在这里建立一条冬季防线的。

      罗斯托夫的撤退是第三帝国历史上另一个小转折点。在这里,纳粹军队头一回遭受到重大的挫折。德国陆军的高级将领伦斯德陆军元帅也因此丢了官职。在伦斯德撤退到米乌斯河的时候,希特勒突然给他下了一道命令:“留驻原地,勿再后撤。”他立即复电:“要想坚守,简直是发疯。首先,部队固守不住,其次,若不撤退,将被歼灭。我再次请求撤销这项命令,否则请另派别人接替。”当晚,希特勒的复电来了:“同意所请,望即交出指挥权。”

      伦斯德回答说,“我便回家去了。”

      像这样命令在远方的部队冒险死守阵地的一意孤行,曾遭到许多将领的激烈反对,虽然在以后一些令人惊心动魄的月份中也许曾把德国军队从全军覆没中挽救出来,但是这种做法还是导致了在斯大林格勒和其他地方的惨重失败,并促成希特勒的覆亡。

      那一年冬天,俄国很早就大雪纷飞,气温降到零下。初雪是在10月6日的夜间下的,这一天正是对莫斯科重新发动进攻的日子。这样的天气提醒他再一次要求大本营发来冬衣,尤其是厚靴和厚毛袜。直到10月12日,雪还在下个不停。11月3日,第一次寒潮到来时,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而且还在继续下降。到11月7日,古德里安报告说,部队开始发现“严重冻伤病员”。13日,气温降到零下8度,“越来越觉得”缺少冬衣了。枪炮和人一样受到了严寒的影响。

      由于供坦克履带防滑用的尖铁没有运到,路上的冰引起了不少困难。天冷使得大炮上的瞄准镜失去了效用。发动坦克时,得先在底下点火烘烤一阵。燃料常常冻结,汽油也冻得粘糊糊的……

      冰天雪地,无处避寒,无衣御寒,人员装备受到严重损失,燃料供应也糟糕透顶。

      结果人心惶惶,甚至一直影响到后方博哥罗次克。

      到了风雪交加、气温持续在零下的11月底,在希特勒和他的大部分将领看来,莫斯科似乎已在股掌之中了。德军在俄国首都莫斯科北、南、西三面,已到达距离目标20~30英里的地方。

      希特勒远在后方东普鲁士的大本营里,反复地端详着地图。在他看来,到莫斯科的这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军队已前进了500英里;他们只要再走20~30英里便行了。他在11月中旬对约德尔说,“我们最后再用点力,就要胜利啦。”

      陆军元帅冯·包克负责指挥中央集团军向莫斯科作最后攻击。他在11月22日打电话给哈尔德,以马恩河战役与现在情况相比,他说,“那次战斗中,投入最后一个营就决定了战役的胜利。”包克对参谋总长说,他相信“一切都已不成问题”。到11月的最后一天,他果然投进了他的最后一个营。对前苏联心脏的最后的总攻,定在第二天,即1941年12月1日。

      最后的总攻意外地遇到顽强抵抗。这是有史以来在一条战线上集中了最强大的坦克部队:在莫斯科正北,霍普纳将军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和霍特将军的第三坦克集团军向南进迫,在莫斯科正南的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军团从土拉北上,克鲁格的庞大的第四军团居于中央,穿过市郊的森林向东杀开一条血路——希特勒的最大希望就寄托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军事部署上。

      到12月2日,第258步兵师的一个侦察营突入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已经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天早晨他们就为几辆俄国坦克和从市内工厂紧急动员起来的工人队伍所击退。这是德国军队到达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宫。

      因为碰上的是俄国人再加上那样的天气。第二天,12月4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军团从南面攻占莫斯科的企图已被制止。第二天,温度又下降了5度。德军的坦克差不多动弹不得了。同时,侧翼和在土拉北面的后卫都受到了威胁。

      12月5日是关键性的一天。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200英里的半圆形阵地上,进攻被全线制止住了。这一天是德国将领们最黑暗、悲惨的一天。

      希特勒试图在1941年彻底打败俄国的希望,已在最后一分钟内化成泡影了。

      第二天,12月6日,前苏联中路战线司令朱可夫将军,发动了反击攻势。在莫斯科前沿200英里长的战线上,他的7个军团和2个骑兵军——共计100个师——全线出击。这些部队中有新入伍的,也有久经沙场的,他们都得到很好的装备和训练,能适应在严寒深雪中作战。这位不大闻名的将军有着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空军组成的这样一支强大兵力,这是希特勒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们的突然而猛烈的攻击,使德国军队和第三帝国遭到永远不能完全恢复过来的损失。在严寒的12月和1月上旬的几个星期中,遭到打击、正在撤退的德军的防线遭到苏军的不断突破,正如130年前拿破仑的大军一样,看来就要瓦解和消灭在俄国的冰天雪地中了。在好几次严重关头,德军真的差一点就遭到这个命运。

      前苏联红军力量虽然受了些损失,但是并没有完全被摧毁。莫斯科没有被占领,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高加索的油田也没有失陷;前苏联通往英、美,通往南面北面的生命线,仍然畅通无阻。希特勒的部队两年多来不断取得军事胜利,现在第一次在一个优势敌人面前大踏步后撤。

      不仅如此,还有比这更大的精神上的失败。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产了。第二年夏天,德国军队在俄国继续取得了较多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再也不能恢复这个神话了。

      1941年12月6日,这一天成了第三帝国短暂历史的又一个转折点,而且是最致命的转折点之一。希特勒的力量已到了顶峰;从此以后要走下坡路了。遭到他的侵略战争的祸害的那些国家,正在日益增强抵抗,这也促成了他的力量的削弱。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