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攻占冬宫
  • 划时代的赤色宣言
  • 匈牙利事件
  • 流血星期日
  • 马克思主义诞生
  • 阿芙乐尔的炮声
  • 斯大林
  • 巴黎公社
  • 苏联解体
  • 苏共二十大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列宁

    。他很喜欢读书,所以这种奖品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好的鼓励。

      在中学时代,列宁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学习了很多知识,尤其是作文成绩一直很好,他写作的方法也很特别,当时学校有许多作文都是比较贴近现实的,他在写作时,先起草一个大纲,把稿纸从中间一分为二,在左边打草稿,并收集各种与写作有关的数据和材料,然后在右边写上经过思考后的补充和修改意见。

      列宁还和哥哥、姐姐一起创办了一份手写的家庭杂志,取名为《星期六》,他们用笔名在上面发表文章,写小故事,每当星期六晚上,他们就当着父母的面朗读这本杂志。

      列宁在中学里的各门功课都获得了很高的分数。在他的中学毕业证书上,4分只有一个,而5分是十个。在公布分数的那些日子里,他从学校回来,走过父亲的书房时,便高声说:“我的希腊文得了5分,拉丁文得了5分,神学课得了5分,数学得了5分,还有其他的课程。”说完他就跑到自己的房间去,或者是跑到哥哥的房间去观察哥哥搞化学试验,做哥哥的助手。

      在学校,列宁乐于帮助别人,只要别人有困难,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经常给同学们讲解疑难问题,包括课外作业、作文、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译文。

      父亲对列宁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只要有空,就亲自督促他学习,检查他的功课。列宁在家做功课,很快就能完成作业,这时他就表现出活泼好动的天性,翻筋斗,头脚倒立,跳虎跳……为了不影响兄妹学习,这时,父亲就把列宁带到自己的书房,考他学过的功课,考数学、拉丁语、希腊语单词,他总是能对答如流,毫无差错。

      在中学学习期间,列宁依靠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才干,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列宁中学时的老师这样评价他:由于他能聚精会神地听讲,再加上他聪明的天资,所以他在课堂上就能掌握所学的新课,在家里几乎用不着再复习了。列宁中学毕业时,老师在他的评语中写道:精明强干,十分认真,极为细心,认真地完成书面作业,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喜爱钻研各门功课,特别是各种语言课程。

      列宁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他受到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的影响分不开。亚历山大是一个意志坚强、性格冷静而又喜欢思考问题的青年。列宁非常尊敬自己的哥哥,亚历山大总是处事公正,关心别人,甚至有一段时间,当人们问列宁什么问题时,他总是回答:“跟亚历山大一样。”

      当时,亚历山大正准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读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思想上介于俄国民主党人与马克主义者之间,他也曾秘密领导过工人小组。但那时工人人数不多,沙皇的统治十分严厉,只要知识分子稍微同他们有些接触,一旦被发现,就会投入监狱,流放到西伯利亚。而且在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些读书会、联谊会也被解散,组织者被遣送回乡。面对专制制度的森严堡垒,死亡时刻威胁着人们。沉默就等于死亡,斗争则会取得胜利,亚历山大放弃自己所热爱的科学,参加了准备暗杀沙皇的活动,负责准备-的危险工作。

      但是,计划没有成功,亚历山大·伊里奇被捕,并被判处死刑,于5月8日处死。这一巨大的不幸,在列宁的心灵中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痛苦和启迪。

      1887年秋中学毕业后,考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12月,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逮捕和流放。一年后回到喀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成为当地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积极分子。

      1891年,他以校外生资格通过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全部课程的国家考试,获得毕业-。

      1892年,列宁筹建了马克思主义小组,一方面将《-党宣言》从德文译成俄文;一方面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俄国历史、经济和阶级斗争状况,写出了《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列宁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主义者。1894年,列宁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批判了民粹派的经济理论观点和改良主义的-纲领,揭露了“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资产阶级实质。1895年,他在彼得堡建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5年12月,列宁被捕入狱。

      1897年2月,被流放到叶尼塞河畔的舒申斯克村。1899年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阐述了俄国革命的不可避免性,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再生产和危机的理论,从思想上粉碎民粹主义。1900年流放期满,7月出国,12月在莱比锡创办《火星报》。1902年写成《怎么办?》阐明了革命理论的伟大作用,提出了建党的基本原则和计划。1903年7月30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会上,因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尖锐分歧,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等为首的孟什维克派。

      1904年,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和组织原则,批判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自由涣散的机会主义。

      1905年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月,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第一次阐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和前途,论证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问题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等问题。11月,列宁回彼得堡领导革命斗争。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后,列宁移居日内瓦,恢复和出版了《无产者报》,并从事理论研究。

      1908年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揭露和批判了波格丹诺夫一伙俄国马赫主义者的主观唯心主义,总结和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揭露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面目,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这一时期,列宁还发表了《社会主义与战争》、《论欧洲联邦口号》、《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些或一个国家胜利的理论。

      1917年3月革命后,列宁从瑞士经德国回到彼得格勒。4月17日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7月列宁离开彼得格勒,隐居拉兹里夫湖畔,写出《国家与革命》,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是-主义第一阶段的思想。10月20日,列宁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23日主持中央会议,通过武装起义决议,并亲自领导起义。11月7日宣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当晚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签署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他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机构;废除地主资本家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镇压武装叛乱,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1918年4月发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纲领。8月30日列宁遭到反革命分子暗杀而受重伤。1920年12月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电气化计划,把国民经济转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列宁总结了“战时-主义”的经验教训,于1921年3月主持召开了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标志从战时-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可以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列宁还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同时,还极为关注国际-主义运动。在1914年9月发表的《革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大战中的任务》中指出,第二国际已经破产,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

      1919年3月,他主持召开了-国际成立大会。直接领导了-国际活动。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阐明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指出这一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论述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思想。1920年写了《-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批判西欧各国-党存在的“左”倾思潮,指明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途径。

      1922年底列宁病势加重,但仍关心党和国家命运。他发表一系列文章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系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计划,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加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吸引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反对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等重大问题。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

      列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在实践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仅收入《列宁全集》的著作就有8703篇。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