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世界人权宣言》的发表
  • 柏林危机
  • 朝鲜战争
  • 第三次中东战争
  • 列宁
  • 两位伟人的智慧结晶
  • 卡斯特罗
  • 在摇篮中拼杀
  • 华约的形成
  • 北约的形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第四次中东战争

    3.3亿美元。

      1970年10月,萨达特担任埃及新总统后,为了反击以色列侵略者,收复被占领的土地,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决定在1971年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

      经过认真准备,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人民,在1973年10月6日(即伊斯兰斋戒节和犹太教赎罪日)突然发起攻击以色列的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共分三个阶段,历时17天。

      第一阶段(10月6日至9日),埃叙两国军队两面进攻,以军仓促防御。战争开始时,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有军队55万人,坦克4100辆,作战飞机1040架,舰艇140艘;以色列有军队11.5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360架,舰艇40艘。阿拉伯国家占有实力上的明显优势。

      埃叙方面的战略意图是用突然袭击、初期获胜的有限军事行动,收复部分失地,以唤起国际重视,并迫使以色列接受谈判,以利和平地解决中东问题。

      以色列军的战略企图则是在埃叙军队突然进攻下,先稳定阵势,争取时间,然后采取多个击破方针实施反击,恢复原态势。

      10月6日、14日埃军在西线、叙军在北线同时分别对西奈半岛、戈兰高地以军展开进攻。西线,埃军以200架飞机袭击西奈半岛以军前线指挥部、机场、炮兵阵地、雷达通讯设施等发动突然袭击,以2000门大炮对以军阵地进行火力准备,并以8000人强渡苏伊士运河;以军则由于上一次战争的胜利而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反攻放松了警惕。以军前线士兵认为凭借着沿运河修建的“巴列夫防线”就足以阻止埃及军队的进攻。埃及先头部队用高压水枪冲开运河东岸沙堤,打开60个缺口,架设10座浮桥。经24小时激战,埃军两个师的部队突破“巴列夫防线”,攻占15个据点,建立5个桥头堡,向东推进3-5公里。至9日,埃军又渡河6个师,约10万人和1000辆坦克开进东岸,前进10-15公里。以军一面顽抗,一面进行反击。埃及军队击退以军反击,并全歼以军“王牌军”第一九○旅,俘虏该旅旅长。

      北线,叙军3个师向戈兰高地以军进攻。经3天多激战,至9日,到达马萨达、库奈特拉、菲格一线,前锋进至叙以边境。以军一面抵抗,一面向戈兰高地增兵。

      阿拉伯国家对埃叙发动的收复失地的战争表现出空前的支持。许多国家派兵参加了战争。一些国家提供财政、物资援助。第三世界人民也广泛支持埃、叙等国的反以战争。

      第二阶级(10月10日至15日),埃军进攻受挫,以军在北线反击得手。西线,埃及军队13日继续进攻,向前推进7-8公里。14日,埃军3至4个师和坦克分三路向哈特米亚出口、吉迪山口和米特拉山口发起全面进攻,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坦克交战,投入坦克1600辆,结果各损失200辆。14日以后,埃军退回原位置。

      北线,叙军被迫于10日退出戈兰高地。以军分三路威胁大马士革,至10日,进至阿尔纳、萨萨、艾尔哈拉一线。13日,叙军在伊拉克、摩洛哥、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军队支援下,阻止了以军的进攻,出现了对峙局面。

      第三阶段(10月16日至24日),西线以军进攻,北线继续对峙。北线对峙后,以军向西线不断增加兵力,使西奈半岛部队由10个旅增到23个旅。16日,以军向苏伊士运河中段和南段进攻,同埃军进行激烈的炮战和坦克战,并以5个旅西渡苏伊士运河,侵占西岸大片土地。埃军被迫转入守势。22日,以军夺占北线叙军最后一个阵地老头山。24日,阿拉伯国家被迫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埃及、叙利亚同以色列分别于1974年1月18日,5月31日签署第一阶段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按照协议,以色列军队于3月5日撤至米特拉山口和吉迪山口;撤出这次战争和“六五战争”占领的叙利亚领土。

      这次战争,埃叙方面损失8500人、2200辆坦克、450架飞机、10艘舰船;以色列损失2800人、850辆坦克、110架飞机、1艘舰艇。

      在这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上达到了战略目的。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地区。

      十月战争一爆发,美苏就开始了频繁的接触和调解。美国一方面向以色列紧急空运了大批武器,另一方面与前苏联磋商在联合国提出停火协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紧急飞往中东,在阿以有关国家之间进行“穿梭访问”。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中东问题的338号决议。其主要内容是: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有关各方立即执行安理会242号决议(1967年)的所有内容;在有关各方停火的同时,立即开始进行谈判,旨在建立公正、持久的和平。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于10月22日和24日发表声明,宣布接受338号决议。但是,以色列却故意拖延执行协议,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团。以色列受到美、苏和其他国家的压力,被要求停火。10月28日,由基辛格牵线,埃以两国的军事代表就停火和交换战俘等问题达成了六点协议,战争至此结束。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间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战争还有爆发的危险。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