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的民间艺人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除了一些技艺精湛的名角收入较高外,大部分都衣食无着或勉强温饱,登台卖艺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既在江湖内,俱是苦命人,所谓同行如同命。所以,穷艺人们大都能相互帮衬,反映了艺人们团结、义气的朴素人生理念。
艺谚云:“说书唱戏,平地抠饼”。曲艺界也如此。每逢年关岁末,或是某位演员遇上生老病死的难关,艺人们会自发组织起来,演一出“搭桌戏”。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许多在旧社会成名的演员,当时都是义务戏的主角,有的不仅积极参加而且还主动承担起联络组织的工作,为后人留下许多佳话。例如,曾经雄踞净行首席、被誉为“十全大净”的京剧演员金少山,晚年十分凄凉,1948年夏天贫病交加而殁。因无钱发葬,相声演员小蘑菇(即常宝堃,50年代初牺牲于朝鲜战场)、赵佩茹就出面组织“搭桌戏”,筹得一些钱款交给其家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人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艺人们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一些德艺双馨的著名演员,扶危济困的举动令人感动不已。上世纪60年代,一位生病落魄的相声演员来到北京求助于同行。曾被老舍先生誉为“北京二赵”之一的赵振铎先生,热情接待,先带他去看病、洗澡,送给他里外全新的衣服,等他身体稍微康复了,又领他到相声大会,安排他参加演出。挣到些酬劳后,再买好火车票亲自送他回家。“这就叫———人不亲艺亲,艺不亲扇子亲。”振铎先生以自己的言行给同行做出了表率。由此可见,“学艺先学做人”这句演艺界人士常说的话,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
前辈艺人的言传身教在今天仍有着良好的传承。例如,为给遭遇严重海啸袭击的印度洋周边国家募捐,一台建国以来曲艺界规模空前的赈灾义演专场晚会,于2005年1月10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上演。当晚演出的门票收入及演员、观众的捐款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全部捐给了灾区。类似这样的义演或公益演出,在曲艺界是常有的事,而且从来都是一呼百应,积极踊跃。
也许,长期浸-于那些传播民间智慧与传统文化的戏文书曲中的艺人,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有着更为深切的体悟:“除暴安良、肝胆相照是侠义精神,同生共死、无私无畏是忠义精神,布衣菜根、耕读传家是俚俗涵养,尊师重道、潜心向善是集体信仰……”
作者:蒋慧明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