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赏满山红叶听民间传说 香山药石的故事(图)
  • 吴语入后普及时代 学校方言课市民免费学
  • 山歌好比长江水 《中国·河阳山歌集》出版发行
  • 苏州缂丝工艺师绝技在身 为故宫修复明清龙袍
  • 老艺人搭桌戏:人不亲艺亲艺不亲扇子亲(图)
  • 绝活也是大学问 贵州给民间艺人评职称
  • 四位叶派小生同台较量 两大花脸彗星撞地球
  • 冬之记忆:冬菜一景儿 老北京四合院的冬菜秋储
  • 广西河池举办铜鼓山歌艺术节
  • 公主下嫁神犬 瑶族人用布缠头的神奇传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老北京文化对数字十三情有独钟

      “十三”在西方国家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但在老北京人的文化生活中从来没有给“十三”打上晦气、倒霉的烙印。

      在北京的古建筑中,塔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无论是密檐式佛塔(如天宁寺塔、八大处灵光寺塔)还是覆钵式佛塔(如北海永安寺白塔)十三层是塔的最高级数,所有的佛塔绝没有“六”层和“八”层之说。

      十三陵是北京著名的景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人们并没有因为它是“十三”座陵,而敬而远之。北京的国子监是古代最高的学府,里面的“十三经碑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公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共189块,64万字,为古人治学的经典“文本”。

      京剧是北京人最喜爱的表演艺术。近代形成了著名的十三大流派:谭(富英)派、杨(小楼)派、盖(叫天)派、高(庆奎)派、言(菊朋)派、余(叔岩)派、梅(兰芳)派、麒(周信芳)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尚(小云)派、马(连良)派、裘(盛戎)派等,至今依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而表演形式又有十三板式、十三辙、十三咳、十三调之分。

      由此看来,“十三”与被现代人视为吉利数字的“六”和“八”相比,毫不逊色。可以说,自古以来老北京人对“十三”是情有独钟。

      现代中国社会对十三的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