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保护,不是时空上凝固不变的保护,不是把它当作遗产、古董,而是要使它活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比之下,更多的传统剧种和音乐面临的形势颇为严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顾夏阳认为,中国音乐在几千年发展中始终没有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模式,很多曲目都是以简谱、甚至工尺谱的形式流传下来,基本依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加上作品数量有限,这些“先天不足”使得民乐在当代生存客观上遇到许多障碍。因此,民族音乐的现代化生存,必须“求变”。
“国粹产业化”尚在问路
北京太极文化公司的严柏豪想把古琴、太极这类富有深厚内涵的艺术和文化形式全方位地开发和包装,使之能在当代社会向更多的人传播,而不是长眠于深闺之中,被人遗忘。
事实上,雄心勃勃有此计划的远不止严柏豪一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在维护传统和适应今人之间如何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严柏豪说,他现在心里还没底。
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搞民族音乐的音乐人在寻找的是一条把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与西洋管弦乐队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道路,著名作曲家谭盾被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他为电影《卧虎藏龙》创作的音乐被国际上称为“具有东方神韵的新音乐”。
然而,当这些中国作品越来越多地采纳流行的、现代的语言和技术手段时,一些人提出,在强大的世界语言面前,我们的传统音乐最终只能以一个组成元素的形式出现,它原本的完整形态则会变得面目全非。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改变也许隐藏着更大的伤害。汉唐乐府的探索是依古代音乐创作新的舞台作品,加上了舞美设计、加上了根据历史资料改编的故事情节,让一半以上的年轻观众在剧场静下了心。
“战战兢兢”才能生生不息
如果不能走向市场,那么再好的艺术也只能成为标本。但要为今人所接受,传统艺术就要发生改变。只不过,这个改变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原则,不能以流行文化作为尺度或参考。
“比如《高山流水》,可以加入光影效果、故事情节,但却不能变成流行音乐的模样,倘若一群年轻女子身着超短裙怀抱琵琶载歌载舞,那样的《高山流水》会令人感到悲哀和羞耻。”一位中国音乐的爱好者这样说。
陈美娥说,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必须怀有对古文化的尊重,不能使之流俗化,不能为迎合现代的一些时尚潮流,抛弃传统的精神。“艺术是经过历史锤炼,风格固化后,才形成文化、形成传统的。”
(曹 滢 陈 茜)
《华南新闻》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