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头冲船号、摇橹号、出仓号、立桅号、跑篷号、闯滩号、拉纤号、绞关号、闲号。在运河繁盛时期,曾经有超过十万的船工每天伴着运河号子劳作,而如今运河号子仅剩唯一一位传人——通州永顺镇盐滩村75岁的赵庆福。
负责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北京群众艺术馆馆长石振怀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据两条标准:在区域内有代表性和广泛的知名度,或者在民间一定地域内有影响,但面临濒危。所有入选项目都要经过五道关:首先,每个项目都要经过专家会论证;第二,25位专家评审员投票表决;第三,召开由12个委办局负责人参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席会议进行讨论;第四,网上公示;第五,政府审批。
据悉,入选项目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每年还要接受复检。如果传承保护工作做得好,可以继续保留称号,如果发现徒有虚名或只是用名号赚钱,将被撤销资格。
北京群众艺术馆馆长石振怀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通过三大工程来完成。一是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这项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第二项工作是传承工作。很多民间技艺是需要口手相传的,现在,一些项目已经开始依托文化馆或学校进行“活态传录”。第三是进行文献保存。各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要进行汇编,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要留资料,包括图片和音像。
对于被认为是文化遗产保护难题的民间工艺大师收徒难问题,石馆长透露,今后政府将出台补贴政策。“很多传统工艺的学习需要徒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贫寒,但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目前政府正考虑出台措施,对学习传统技艺的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相关链接:部分北京绝活已经失传
“20多年前,北京曾经编写过一本《民族民间文化十大集成》,但现在《集成》中的很多技艺已经光辉不再,或失传、或濒危、或质量下降。”说起这些,北京群众艺术馆非遗部的工作人员非常痛心,“20年前房山的‘张谢高跷’,表演者能踩着五六十厘米高的高跷,从三张叠放的八仙桌上翻下来,这个技艺现在已经没人能表演了。”
去年京城著名花会老会首隋少甫老人的辞世,最终让“杠箱会”绝活失传。正因为传统技艺随着老一代艺人的逝世而逐渐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加迫在眉睫。(李莉)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