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共同进行的北京民间手工艺现状调查表明,身怀绝技的艺人大多人到老年,普遍面临技艺失传、徒弟来源短缺等问题。北京老品牌工艺美术的60个大门类,失传和后继无人的达40多个。由于没有年轻人学艺,很多工艺美术大师只能在徒弟圈内循环。难怪有的大师说:“现在大师人数比徒弟多。”
人亡艺绝 断代之痛
“目前民间艺术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局面。”谈起民间艺术的现状,陈竟教授感叹道:“在南京,过去家家户户都会扎花灯,如今只有几十个人在做这种工作;在江苏扬州,工艺厂艺人的工资只有500元,抵不上当地一个保姆的工资;一个雕刻象牙的艺人,目前在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看门……”
“选择了民俗,就选择了孤独;选择了民俗,就选择了悲伤;选择了民俗,就选择了愤怒……”在中国首届黄河黄土年俗文化节上有感而发的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建荣认为:“中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但现在,它们却在慢慢地消逝,只有很少的人在关注它,在保护它,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正面临着‘断代’之痛。”
据专家介绍,目前有一些外国专家已看出我国民间艺术面临濒临灭绝的危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就开始从中国农村收购民间艺术品,“很多民间艺术品流失到国外了,唐代的剪纸在日本,明清的年画在俄罗斯……”
抢救为先 教育为本
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大多靠代代相传。如果传承人没有,活态的文化便立即中断。为保护民间艺术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自2005年开始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的抢救项目。
目前,这项活动正在各地展开,并将持续到2007年3月。但在政府以抢救为主,保护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同时,民俗学家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年轻人提高对民间文化的热情。
“除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等原因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致使我们的学校严重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师资人才,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延安大学副研究员裴小旗说。
“恢复、保护、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是世世代代都要做的事,传统文化的保护应当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认识。”陈竟教授建议,“保护民间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热爱民间文化的感情,要在学校里让学生把剪刀拿起来,把面花捏起来。”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