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5日电 (记者
陈明)一度盛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阳江“咸水歌”,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然而,这一辉煌一时的本土民俗文化,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坎坷后,近年来几乎失传。
有鉴于此,广东阳江目前已把“咸水歌”列入紧急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渔歌基地,倾力挽救这一濒临灭绝文化遗产。
今年七月,阳江市委宣传部和阳江市文联等部门联合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阳江“咸水歌”前景堪忧。
这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广东阳江,眼下会唱“咸水歌”的人越来越少,经常性参加一些有关活动的仅有五十多人,而有文字创作能力的歌手仅有一人。在今年七月中旬举办的全市首届咸水歌歌会上,虽有东平、闸坡、沙扒、溪头等四大渔港的咸水歌好手参加表演,但全是中老年人。最年轻的也已四十多岁,最老的近八十岁。
调查主管方官员称,依此状况估计,如果政府不给予及时挽救,广东阳江除了东平渔港外,其他渔港的“咸水歌”,将在十年内逐渐消亡。
历史悠久的阳江“咸水歌”,
或称阳江渔歌,源自过去渔民在海上劳作时的即兴创作和吟唱,没有音乐引子和伴奏,每句开头都有一句“呼语”,以引起听者注意,如“哥兄嗨”“先姐嗨”或“哎呀哩”,节奏自由,且经常变换拍型,并常有活动句,因而同一首歌,各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