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家里架起琉璃窑,20多年来烧制的琉璃制品多达30000件,曾为天安门城楼、北京“十大建筑”制作琉璃瓦……门头沟70岁的赵恒泉可谓实实在在的“琉璃老人”。
记者昨天在门头沟琉璃渠村赵老家里看到了他20多年的“作品”。院子中间的一间10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各色各样的琉璃制品,地上有半人多高的亭子、椅子、花盆、牌楼,架子上放着0.6米左右的牛、马、骆驼、象,0.3米大的观音、龟、兽、笔筒等。
赵老指着桌子上的半米高的琉璃天坛模型和长0.75米、高0.3米的琉璃九龙壁对记者说,天坛是他花了4个月的时间精心烧制完成的,工艺相当复杂,费了很大的工夫,小九龙壁也用去3个半月的时间,因为越小的物件越难烧,上色更难。记者注意到,九龙壁上小龙的龙须都清晰可见,色彩鲜艳,着色均匀。“曾有个台湾的游客慕名而来,看到我烧制的这些琉璃件赞不绝口,说比他在台湾看到的都要好。”赵老笑着说。
记者在赵老的小院南墙看到了烧制琉璃件的小土窑,土窑高2.3米,宽不到1米。赵老的老伴儿介绍说,烧窑全部用木柴,需要10多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烧制完成一件琉璃制品。“他从小在琉璃厂干活,1980年退休后闲不住,就在家里造了这个窑。除了看病外,他的退休费全花在烧琉璃上了。”老伴半带着抱怨说。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