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抢救濒危民间文化 39项目入工程试点
  • 《诗经》传统文化典籍作品至今在湖北房县传唱
  • 古乐重回潭柘寺(图)
  • 秭归县基本摸清民间文化家底
  • 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 双面织锦专利沉寂12年 工艺美术大师道遗憾
  • 一批濒临失传的客家艺术精品被抢救发掘
  • 曲阜成为中国楹联第一城
  • 少林寺12高僧按照传统收徒传授功夫秘技
  • 世界客属大会:客家风情在赣州保存完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家中建窑烧琉璃20年

        在自己家里架起琉璃窑,20多年来烧制的琉璃制品多达30000件,曾为天安门城楼、北京“十大建筑”制作琉璃瓦……门头沟70岁的赵恒泉可谓实实在在的“琉璃老人”。

      记者昨天在门头沟琉璃渠村赵老家里看到了他20多年的“作品”。院子中间的一间10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各色各样的琉璃制品,地上有半人多高的亭子、椅子、花盆、牌楼,架子上放着0.6米左右的牛、马、骆驼、象,0.3米大的观音、龟、兽、笔筒等。

      赵老指着桌子上的半米高的琉璃天坛模型和长0.75米、高0.3米的琉璃九龙壁对记者说,天坛是他花了4个月的时间精心烧制完成的,工艺相当复杂,费了很大的工夫,小九龙壁也用去3个半月的时间,因为越小的物件越难烧,上色更难。记者注意到,九龙壁上小龙的龙须都清晰可见,色彩鲜艳,着色均匀。“曾有个台湾的游客慕名而来,看到我烧制的这些琉璃件赞不绝口,说比他在台湾看到的都要好。”赵老笑着说。

      记者在赵老的小院南墙看到了烧制琉璃件的小土窑,土窑高2.3米,宽不到1米。赵老的老伴儿介绍说,烧窑全部用木柴,需要10多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烧制完成一件琉璃制品。“他从小在琉璃厂干活,1980年退休后闲不住,就在家里造了这个窑。除了看病外,他的退休费全花在烧琉璃上了。”老伴半带着抱怨说。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