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古老神秘--令世人震惊的骷髅墙(组图)
  • 京西古幡乐掌门去世 曲谱孤本再难有人识
  • 遗忘的文化角落--西藏传统的一妻多夫制度
  • 巴文化的多元传播探究
  • 农民的木偶戏班
  • 江西弋阳排练弋阳腔新剧目《祭碑出征》
  • 是神王也是情圣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
  • 中国剪纸艺术与丹麦童话首次亲密接触
  • 轰动世界的敦煌食文化
  • 黄河流域十大歌王歌后带来乡土冲击波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咬文嚼字:2006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十大语文差错

      新华社上海1月16日电 《咬文嚼字》杂志16日在上海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这十大差错是:

      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

      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

      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

      刊杂志和电视写错。

      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

      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

      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

      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

      9.圆明园是在1860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