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小雁塔为何千年安然
  • 京西古幡乐掌门去世 曲谱孤本再难有人识
  • 遗忘的文化角落--西藏传统的一妻多夫制度
  • 巴文化的多元传播探究
  • 农民的木偶戏班
  • 江西弋阳排练弋阳腔新剧目《祭碑出征》
  • 是神王也是情圣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
  • 中国剪纸艺术与丹麦童话首次亲密接触
  • 轰动世界的敦煌食文化
  • 黄河流域十大歌王歌后带来乡土冲击波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撰写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戏曲作品,剧中那“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词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爱情的最美好的祝愿,也成为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可惜流传下来的极少。《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剧中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叙述了少女崔莺莺寄居蒲州普救寺,与一位姓张的书生相恋,后来又被张生遗弃的故事。至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后称“董西厢”),则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得美满的结局。至于王实甫的《西厢记》则又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加以改写,尤其注意剧中人物性格的描写,把崔莺莺既向往爱情,又怕违反封建礼教的矛盾心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西厢记》高超的艺术成就,被贾仲明誉为“天下夺魁”(《录鬼簿》)。元代杂剧多为一本四折,但《西厢记》分五本,每本四折,共二十折,在形式上十分特别。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其中王实甫《西厢记》影响极大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