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玺起源于劳动工具———印模。河南舞阳贾湖史前聚落遗址出土的“十”字形陶印(模)、河南渑池郑窑第三期文化遗存所出的“田”(?)字边款圆窝纹陶印(模)是古玺的“雏形”,是我国玺印滥觞期的代表作,距今已8000余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西安半坡陶器片上的刻画符号算起,已达六七千年的历史;如从商代都城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说,也有300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商的甲骨文,当时已有人能用刀在甲骨上熟练地契刻成篇的文辞。甲骨文以刀代笔,刻画爽利,线条洁净,字形生动,书法峻峭挺拔。到了商代中晚期以后,随着社会对冶炼铸造青铜器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人们又开始用“翻砂”和“拨蜡”法在青铜器皿上铸印出文字。这种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后代称之为“金文”。在商代就有了类似于后来印章的一种“印模”,这是当时铸造青铜器时在上面铸印图案和徽记所用的“模子”。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称之为“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它的起始期,应在夏商周三代。山东潍坊“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草字双印红陶罍”颈部压印的两个同文印迹,证明夏代已有文字玺使用。三代以后,“印者,信也”,玺印已成为权力的象征与凭信。《后汉书·祭祀志》记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古玺,是商代社会*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