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3万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
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他们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十个省(区)。除福建省,其余九省(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聚居在西部和边疆地区的86个县(旗、市)、238个乡(镇)、640个行政村。有16个在边境沿线的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人口较少,大多地处边境地区和偏远地区,多数跨境而居,绝大多数分布在民族自治地方,聚居在以乡、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22个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原因,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没有通电、通公路,没有小学、卫生室和安全饮用水等;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一些民族呈整体贫困状态,人口较少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同其他民族相比差距较大。(新华网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