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22个人口较少民族
  • 中国古代新闻如何传播
  •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名医
  • 男左女右的由来
  • 巴金笔名由来:为纪念在法国留学时一自杀室友
  • 甘露寺舍利
  •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 中国古代的分餐和快餐--双膝着地分案而食
  • 宋慈与《洗冤集录》
  • 唐朝人怎样喝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儿字不是随便加的——约定俗成北京儿话音

      近年京味文学风靡一时。笔者偶和友人闲话,由北京语的儿话音,谈到目前个别文艺作品,以及电台的广播节目,在儿化音的使用上多有不当,乃至失掉京味。其实,北京的儿化音自有其多年形成的特点,不能以一概全,随意滥用。以北京的地名而言,同是一个字,就有儿化和不儿化之差,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不加以区分,就不足以显示出地道的京味来。特举数例,以证一斑。

      “园”:和平门外琉璃厂附近的东南园、东北园、西南园、西北园等胡同,园字不儿化,而与这些胡同近在飓尺的大小沙土园、前后孙公园,以及稍南的梁家园等巷,园字可儿化。

      “街”:前门大街、地安门大街、杨梅竹斜街、李铁拐斜街、樱桃斜街、白米斜街、一尺大街等,街字不儿化。南长街、北长街、煤市街、兴隆大街、宽街等,街字可儿化。有的人这样解释:大的通衢如某某大街等,街字不儿化。实则不然。即如上举的一尺大街,在东琉璃厂与杨梅竹斜街之间,虽名大街,实际等于过道,名曰一尺,其短可知。可见街名儿化与否,并不在于大小。

      “寺”:白塔寺、护国寺、能仁寺、净土寺、圆恩寺、华嘉寺的寺字不儿化。舍饭寺、给孤寺的寺字则儿化。有人认为白塔寺、护国寺等庙宇宏伟,寺字不儿化以示尊崇。言似有理,但也不尽然。

      如上举的华嘉寺,在西城锦什坊街,规模很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