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三希堂法贴的由来
  • 冰淇淋起源于三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 本与瓷器无关--中国为什么叫China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的标准话是如何形成?

      人口庞大、居住地辽阔的汉族,尽管各地的方言与风土人情有着千差万别,但在文化上,却始终维持着统一民族的心理。中国的国土面积同欧洲差不多,但欧洲最后形成几十个国家。不少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差别其实又比中国各地同一汉族的方言差别小。但方言的差别从来没有成为分裂的因素,从文化上说,方块字确是起着维系民族统一的第一纽带的作用,这是不应低估的。此外,标准语,即语言学家们称之为汉族共同语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小视,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第二纽带。

      中国汉族自古以来,尽管一直有许多方言,但既然有统一的文字,事实上也必然需要和伴随着一种标准语。用语言学家的规范称呼,叫汉民族共同语,这是相对于方言而论的。古代标准语并非出自行政命令,进行推广,并且远不是各地的人都能听懂,却是自然形成的。它出于同一民族内部交流的需要,其作用亦非方块字所能取代。古代标准语的形成和变迁,自然是与*中心的所在地有关。

      在中国古代,更远的情况无法追述,但在秦与西汉时,大致是以秦晋一带的方言作为标准语,而自东汉以降,又以洛阳一带的方言作为标准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关系,当然是源与流的关系。事实上,直到隋朝,北方“其辞多古语”,上层士大夫与下层民众的口语差别很小,都是讲《史记》那样的文言。唐诗的韵律,也是依洛阳话为据。宋人谈论“天下语音何处为正”,认为“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