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五四大街,西城的五福里、五根檀胡同、五路通街,宣武的五道街,海淀的五棵松、五道口、五路居、五塔寺,五孔桥,朝阳的五路居、五斗村、五里沟,石景山的五里坨、五里店,丰台的五爱屯、五里店、五间楼等。
以“六”打头的有西城的六铺炕、六部口、-胡同,海淀的六郎庄、六道口、六里屯,朝阳的六王村、六座屯、六里屯、六道口,丰台的六里桥、六营门、六圈等。
以“七”打头的有西城的七贤巷,宣武的七井胡同,海淀的七王坟,朝阳的七圣庙、七棵树,丰台的七里庄等。
以“八”打头的有东城的八宝楼胡同、八宝坑,西城的八步口、八宝胡同、八道湾、八个门胡同,崇文的八角胡同,宣武的八宝甸胡同,海淀的八宝庄、八家村、八里庄,朝阳的八棵杨、八里庄、八里桥、八王坟,丰台的八里河、八大排,石景山的八宝山、八大处、八角村等。
以“九”打头的有东城的九道湾,宣武的九湾胡同,海淀的九亩地,朝阳的九龙山、九江口、九孔闸等。
以“十”打头的有东城的十字坡,海淀的十方院、十王坟、十间房,朝阳的十里堡、十八里店、十里河、十里居、十字口村等。
以“百”打头的有西城的百万庄、百花深处、百代胡同、百子胡同、百户胡同,崇文的百果园,
宣武的百顺胡同、百合园胡同,朝阳的百子湾等。
以“千”打头的有东城的千福巷,西城的千竿胡同、千章胡同等。
以“万”打头的有西城的万年胡同、万明巷,宣武的万明路、万寿里、万福巷,海淀的万寿路、万寿寺、万泉庄、万泉河、万安里,朝阳的万家村、万红里、万子营,丰台的万泉寺等。
这些以数字打头的地名各有来历,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涵盖宽泛,或有掌故,或有传说,或有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各具特色。综合起来看,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六个特点。
1、由地标物而得地名,最初一些地名的产生多以林木、河湖等可见的地上标志命名,如“五棵松”因曾有五棵古松,人们常在此歇脚,地名由松而得。“九孔闸”因曾有一座九个孔的水闸,形成村落后,村名由闸而得。“四槐居”也是因曾有四棵古槐树,有人在此定居后便以四棵槐树而得村名。
2、由某一景观的面积大小或长短而得地名,“一亩园”是清代举行耕礼的地方,每年清明时节皇帝都象征性地在此进行耕种,以祈求五谷丰登,“一亩园”取“一亩三分地”之意,地名由田地的亩数而得。“二里沟”因曾有一条二里长的土沟,地名由沟而得。“四顷村”也是因曾有四顷耕地,后来有人在此居住,形成村落,村名由耕地的亩数而得。
3、由地形、地貌的特点而得地名,“八道湾胡同”因曲折多达八个弯,故此得名。“二龙路”因曾是玉河分支出的两条弯弯曲曲的河汊,形似两条巨龙,故此得名。“万泉庄”因地势低洼,泉水随地涌现,数不胜数,故此得名。
4、由古建筑而得地名,如“三虎桥”因有一座石桥,桥头有三只活灵活现的石虎,地名由桥而得。“四统碑”因曾有清初四块石碑,从东往西为姚公之碑、葛公之碑、席公之碑和乌里布公之碑,地名由碑而得。“万寿路”因北面不远处有一座明代建的永安万寿塔,简称万寿塔,此地由塔而得。
5、由甲乙两地距离而得地名,多是从某一城门到某地的距离,如“八里庄”因从阜成门往西行八里的地方,有个小村庄,故称的名。“十八里店”也是因距正阳门约十八华里而得名。“六里屯”因东至小牛房六里,西至唐家岭六里,因此而得名。这种以两地距离而得地名的在北京有许多,重名的也多,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重复的地名前加上一个方位词,如称朝阳的八里庄为“东八里庄”,海淀的八里庄为“西八里庄”。
6、由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位名人而得地名,如“五四大街”因纪念1919年发生在此地的“五·四爱国运动”而命名。“六郎庄”最早叫牛栏庄,相传北宋时杨六郎与辽兵交战受伤,曾在此村养伤,人们仰慕他的英名,所以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三不老胡同”明代称“三保老爹胡同”,因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三保太监)的府第在此,为纪念他而得地名,“三不老”实为“三保老”的讹称。
随着北京城区建设和改造迅速的加快,一些以数字打头的老地名已经是“名存实亡”,或被拆迁,或与其他地名合并,但其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有必要进行保护和研究,从而使人们更广泛地了解北京,认识北京,热爱北京。(北京青年报
户力平)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