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它们的寓意—中国民间传统图案百态(组图)
  • 民间三百六十行都拜啥祖师爷
  • 礼源:过年为何送红包?
  • 鸡年趣说中国带鸡地名
  • 正月为何不理发
  • 元宵节的传说
  • 元宵节的起源
  •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祖
  • 追寻历史足迹--满清八大旗(组图)
  • 历史遗留下来的误传青楼原乃是帝王之居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千年春联大热鸡年北京 起源:从门神演变而来

    的对面和屋门对面,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样”、“鸿穆”等等。

        旧话:老太太爱买吉祥话

      一些著名的北京文玩学者告诉记者,解放前有很多地方都有专写春联的摊子。一般卖对子的过了“腊八”就开始筹备了。在大街上找个好地方,选定一家商号的门前不碍事的地方,和那家买卖打个招呼,用一张红纸写上“书春”、“泼墨”。“借纸用字”等字样,贴在那家商号的门柱上。再托个熟人和南纸店联系好,南纸店就可以把大红纸、毛笔和墨汁,先赊购给他,等他卖完了,收摊儿以后再算账付钱。

      贴红纸标志的地方放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铺上红毯子,把笔筒摆上,里边放几支毛笔,放一个小炭炉,一个放写好了的对联的箱子和放钱的小盒子。炭炉上放一个墨砚,预备写对联的时候,把炭火燃着了温上墨水,因为在寒冬腊月,墨汁容易冻上。然后在墙上或者桌子的外侧,放写好的春联,用小线挂上几副,用来做幌子,招引买主。要用小线绷紧了,以防止被风刮坏。过了腊月二十三,买对子的人就开始陆续到来了。

      老太太爱买吉祥话儿的,如“多福多寿多子孙,日富田资日康宁”;老头儿愿买带有警语的;一些商号大都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还有像“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等,都贴在商号的门柱子上。
      
      现实:春联缺乏原创

      一副好联,配上气韵生动的书法,不但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前人这一创造,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古老的民间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我国城市和农村,过春节时绝大多数人家都喜欢贴春联。

      而现今,令人不胜惋惜的是,许多人家的春联,或字写得很糟,或联意欠佳,或对仗太差而不成其联。这些春联,不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反而使人觉得有煞风景。市场上出售的春联大部分是“福禄、寿喜、招财、进宝”之类的语言,缺乏意境和原创,而且大部分春联都是印刷品,很少有现场书写的手书春联。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联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民俗学家乌丙安说,中国有一系列的年俗都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很多都够得上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有许多年俗被现代理念所淹没,需要加以整理和保护。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十分独特,有外国语言和文字所无法企及的美感。而且,春联应该自己对句自己写才有意义,它需要保护和抢救,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春联与京剧、昆曲一样堪称国粹,其格律的严谨、寓意的深邃、形式的优美是外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做“对子”了,这是文化艺术的倒退。对于春联“申遗”,曲教授认为,“申遗”成功的一般都是濒危遗产,春联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申遗”不是挽救文化的惟一良药。
      
      北京:今年流行免费送

      北京民俗博物馆每年都举行免费送春联活动,今年也不例外。腊月二十三,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书法家协会的数十名书法家椽笔淋漓、现场书春,将一副副红纸墨字的春联、斗方送到市民手中,仅上午就送出2500多幅春联。

      现场几位“老北京”告诉记者,过去北京人过春节,其实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就开始“忙年”了,祭灶后就是扫除、沐浴、准备年货。扫除是指打扫房屋,粉刷墙壁,新糊窗户等,而“扫房”后就是贴春联,“年”的气氛一下就出来了。

      记者同时了解到,由市委农工委主办的“新风吹开万户春”春联大赛获奖结果昨日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兄弟成为最大赢家。“灶王神位请出老户宅门第、电话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厚意浓情手机传话三千里、新风泽语网络订单亿万元”等获奖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乡村特色。据了解,主办方市委农工委已经请书法家书写了部分获奖春联,印刷后免费送到了郊区的两万户农民家中。

      2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大俗之雅”新春民间美术大展上,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赶到现场,提笔写下春联“金鸡报晓开天庆,丽日迎春启岁新”,还有其他十几位著名书法家也在现场撰写了春联。据了解,这些春联都将参加“为海啸捐款赈灾”的活动,每位捐款100元的参观者都会获得一副由名家撰写的对联,而具体获得谁的作品将抓阄决定。
        
      ■相关链接--春联趣话

      最早的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副最早的春联。

      朱元璋提倡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古今第一长联”
      (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会说话的春联

      在西安市文艺路附近一家店内有一种“会说话的春联”,它和普通春联看上去差别不大,上边是用“金粉”写的对联,下边一小部分,则设计了一个浮雕式的大红娃娃,娃娃怀里抱着聚宝盆,当人们走过时,受到脚步的振动,大红娃娃就会笑容满面地冲你说“恭喜发财”。原理很简单,大红娃娃的背后装一个声控的电子系统就行了。(北京娱乐信报  张守刚)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