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百尺为形--紫禁城的数字之谜
  • 会稽的会怎么读
  • 历史上的11月12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生
  • 收官还是收宫
  • 爆满还是暴满
  • 可笑之极还是可笑至极
  • 紫禁城太和殿11间系康熙防火所致
  • 三大流域与四大菜系
  • 饺子的发明--最初用来治烂耳朵的
  • 帝王权威为何称作九五之尊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家谱和家谱的起源

        家谱,又称谱牒,是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典籍。它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世系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行业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众多方面的资料。

        我国的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记载姓氏的骨片。后来,家谱被帝王诸侯用于记载世系,成为了这些人的专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成为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主要依据,从而很快发展起来。到了唐宋时期,民间私家修谱逐渐形成。明清时期,民间修谱已经十分兴盛。建国后,修撰家谱曾一度停止。

        家谱蕴含着大量的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资料,与正史和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家谱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修撰家谱有着不成文的规矩: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

        据报载,我国历代编修的家谱总数约5万多种,有1/3流落到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