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报载:千步廊“从‘七·七事变’到解放前夕,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政府根本顾不上对千步廊的管理和修葺,使得一个美丽的千步花廊杂草丛生,瓦砾垃圾到处皆是……”,记述有误,其实,民国初年,就将千步廊拆除。
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修北京城时,在承天门以南开辟“T”形广场,清康熙年间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河上与天安门门洞及太庙、社稷坛正门相对应位置,建七座石拱桥。在金水河两岸各设石狮一对,河的南岸还设置蟠龙华表一对,木牌楼一座。清末,广场北自天安门往南到大清门全长672米;东西宽北端以天安门为中心,宽364米;南端以大清门为中心,宽100米。共计面积约为112600平方米。
辛亥革命后,开放了广场。民国三年(1914年)拆千步廊,民国三年(1914年)11月至1920年,在东、西三座门、中央公园门前修筑沥青路,在宗人府夹道修石渣路。1924年北京开始通行有轨电车,有三条路线通过广场及东、西长安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大片地段垃圾成堆,一片荒芜景象。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天安门广场从此开始了新篇章。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清运了广场全部垃圾,修筑了东、西三座门的道路和中华门与红墙间的道路,修缮了天安门城楼,修建了国旗杆和金水河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