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门,元代名为“顺承门”,明永乐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沿称元“顺承门”之名。正统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工程竣工。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改称“宣武门”。宣武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
其实从儒家理论上讲,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地对应,取意“文治武安,江山永固”。因为取武为意,明清时期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便设在了宣武门外。而宣武门大街南端的菜市口,过去则是用来处决犯人,执行死刑的刑场。犯人问斩,都从宣武门出往菜市口,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
北京城里的会馆,70%集中在了宣南,清军入关以前,外城显少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