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乾隆宠臣和珅的府邸:贵气如昔的恭王府
  • 历经八十个春秋 北京的水准原点在哪里?
  • 北京城门往事 宣武门门洞刻着后悔迟(图)
  • 继承古代造园艺术传统 北京三海的历史
  • 天山北麓唯一现存的石窟寺
  • 老北京最常见的传统符号:四合院里的装饰艺术
  • 各有各的精彩 中国六大古镇特色比拼(组图)
  • 古代建都模拟天象 揭秘星象与北京城布局
  •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江南古镇之典范
  • 皇家大学国子监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西海固的文化现象

      “西海固”,这个宁夏南部山区的通称,10年前是中国最贫困地区的代名词。今天走进西海固,不期听到“西海固文化现象”一词儿,心中一动。在这片还欠发达的土地上,真有那么发达的文化?且能称为一种“现象”?

      ■当家“花旦”刮起“西北风”

      和当地的人们聊起来,一个突出的感觉是,这些年来,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又渐渐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固原的经济在步步为营地稳健发展,文化的步子也越走越快。

      当地著名的老作家火仲舫,坐在了我们面前。

      火,这个姓在《百家姓》里找不到。根据火先生的说法,这个姓氏来自古代的蒙古族。相传成吉思汗手下一位大将叫火力虎达。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间的不断交融,慢慢演化出后世的火姓。

      我们到西海固的前几天,正好下了一场雨。火仲舫说:“该收麦子了;下了这场雨,今年的洋芋也能丰收了。”这是西海固干旱地区乡土作家的情愫。

      自称“从西吉走出来的汉子”的火仲舫,刚刚出版了一部80万字的长篇小说,名曰《花旦》。此书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对西海固地区民俗的记录与叙述,有评论称此书为“大西北的民俗宝库”。举凡秦腔、花儿等等西北唱腔剧种,包括往昔村中社火盛况,谈笑间皆成文章。

      遥想火先生当年,那可是十里八乡社火队里最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