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乾隆宠臣和珅的府邸:贵气如昔的恭王府
  • 历经八十个春秋 北京的水准原点在哪里?
  • 北京城门往事 宣武门门洞刻着后悔迟(图)
  • 继承古代造园艺术传统 北京三海的历史
  • 天山北麓唯一现存的石窟寺
  • 老北京最常见的传统符号:四合院里的装饰艺术
  • 各有各的精彩 中国六大古镇特色比拼(组图)
  • 古代建都模拟天象 揭秘星象与北京城布局
  •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江南古镇之典范
  • 皇家大学国子监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西海固的文化现象

    最响当当的“春官”——社火队的总指挥。

      “大门楼子高院墙,两只鸡儿赛凤凰。

      凤凰展翅人发旺,辈辈儿孙状元郎。”(此为春官辞,又称“仪程”)

      这位“仪程高手”年纪虽然大了,再也不能“官衣风帽口条靴子”收拾起来亮一亮当“春官”的派头,但是随口一诌,也是韵味十足。难怪《花旦》小说的字里行间,透着野性与挡不住的生命力。

      ■地域文化催生“西海固作家群”

      现在的西海固,人们对文学的感情深,创作者也非常多,以至于有专家把这里的作家称为“西海固作家群”。有关文化部门也相当关心这些创作者的创作。

      整整一个上午,火仲舫都在如数家珍地说着西海固的作家们,除了石舒清等这些从西海固走出去的著名作家,他甚至能告诉我最近哪里有个大学生在写诗歌,哪里有位老农在尝试写长篇小说。

      “我们这里有位青年叫于八十,他爷爷80岁时候他出生的,取了这么个名字。他写了一个长篇叫《温柔三部曲》。虽然这部小说还需要推敲,暂时也找不到发表和出版的机会,但是,咱们这个地方的年轻人,热爱文学,喜欢创作,那种精神,那付劲头,是最让我感动的事情。”

      对“西海固作家群”,火先生有自己的看法。“经济上,西海固还赶不上自治区其它地方,更不要说和福建沿海比。”——福建和宁夏是“帮扶”对子,所以这里的人们一说起外面,总要想起福建——“但是说起文学艺术,西海固不比任何人差。如果说有‘西海固作家’的话,那就是我们这里特殊的地域文化造就的。”

      西海固所在的今日固原市,历史上既为西北军事重镇,明代一度总领榆林、宁夏、甘肃三镇军务;同时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因此固原人倒是当真说得起“当年也阔过”的大话。更何况,固原一直处在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缓冲地带,这里的人们面对和解决了无数冲突与融合的问题,使自己的地域文化打上了不同文明的烙印。

      今天,回汉两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处与交融中,更是丰富和发展了西海固文化的内涵。

      ■了不起的隆德农民艺术家

      “记者先生,你如果还想深入了解我们西海固的文化,那可不仅仅是几个作家几本小说,你更应该去看看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家。”根据火先生的推荐,我们临时改变了行程,把驻地从固原市区改到了隆德县城。

      在刚刚成立的隆德县农民书画院里,我们看到了满满一展厅的当地农民的书画作品。隆德是“中国书画之乡”,一本2006年6月出版的《中国宁夏隆德农民书画作品集》,真让人不敢相信典雅纷呈的书画出自这里普通农民之手。

      带着惊讶,我们走进隆德沙塘镇和平村的张喆生家,女主人把客人让进堂屋坐定。张喆生是远近闻名的篆刻家,这会儿还在打麦场上没有回来。室内砖铺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正中墙上挂着一副有了年头的中堂,房里熏香的味道使字画更显雅致。桌子上供奉着一幅清代举人的画像,后来我们知道,这便是张喆生的“先人”。

      不一会,戴着草帽的张喆生回来了,放下抱着的半个西瓜,一定要请客人吃完。然后,大家一起来到他的工作室。一进门,我们就被震惊了:东墙挂的篆刻作品,地上的牡丹盆景,西墙上挂着小楷四条屏,分别书写《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前赤壁赋》和《岳阳楼记》,室内布置得气象不凡。张喆生拿出他自制的刻刀和石头:“这把刻刀,是一个部队的同志送给我的;这些石头,叫青田石,算不得好石头;不过这盒印泥非常好,要1000多元才买得到。”

      我们到了另一位村民张炜家中,这家的艺术绝活是剪纸,同样地让我们吃惊。同行的一位女士仔细地欣赏一幅剪纸,忽然抬头说:“这剪出的八仙,张果老脸上的皱纹都有呢!”我在想,西海固的艺人们真的很了不起,怎么能让他们的手艺不失传,怎么能帮助他们的艺术也能有“经济”?那才真是一门学问呢。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 凯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