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读者高立子来信 贵报4月9日B3版“怀念故宫西侧织女河”的文章,勾起我对这出生和成长之地的回忆。
织女河出南海东墙,向东由南长街的小桥下流入中山公园西墙。然后沿墙折向南,又分成两路。一路流进塘花坞前的小湖,一路在小山后面继续向南,沿墙拐向东,在水榭两路汇合,流进天安门前金水河。
伴着这条小河的有两条胡同:南长街到中南海西墙之间是“小桥北河沿”;沿着中山公园墙向东、向南、再向西接南长街南口的一条弓形的胡同,全称叫“织女桥东河沿”。说叫“东河沿”,实际是在这条小河的西南,还隔着公园的围墙。
1970年夏,因为修地铁(也许该叫地下通道),我家搬离了织女桥东河沿,织女河也由此时彻底改变了。
这条地下通道南起正阳门城楼西侧,接地铁前门站,向北到大会堂南侧路,转到西侧路,由大会堂西北角向北偏东进中山公园,在塘花坞前小湖处分路。一路向东到天安门城楼下(小湖砌得整齐的北岸,就指示着这条通道的走向)。另一路则顺织女河河道进中南海,再出中南海北门到国防部,再向西到毛家湾。估计,按原计划应该再向西,和由地铁官园站向东修的几百米地下通道(少儿活动中心南墙外)相连接。但是,“九一三”之后,没有见到这段再施工,似乎这条可能是用于“战备”的通道也就到此为止了。(北京青年报)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