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遗迹追寻
出北京市区,往北约50公里,在十三陵东北方向的昌平区下庄乡境内,有一座自古闻名的铁壁银山。据明末清初的学者孙承泽著《天府广记》所述,“银山,冰雪层积,故名。麓有石崖,黑色,又名铁壁。”
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佛教“云门宗”高僧海慧大师在银山创建“大延圣寺”,一时香火极盛。海慧大师曾被金国朝廷封为国师,号为“祐国佛觉大禅师”。海慧在银山创建“大延圣寺”的时间,比金国第四任皇帝完颜亮在辽南京故地(今北京地区)于1153年创建“金中都”,还要早28年。
金熙宗皇统五年(1145年),海慧在银山圆寂。按佛教惯例,弟子们要为高僧建塔,以安放火化后的遗骨舍利(舍利:火化后骨灰中凝结成的珠状物)。由于银山中峰顶下的平地不甚宽阔,海慧的舍利塔就建在大延圣寺的庭院中,位于第二进佛殿的前方。
这是一座密檐式十三层八角砖塔,属最高等级规格的佛塔。下为束腰型须弥座式塔基,上承六十四瓣仰莲式莲花台座。中为塔身,八面浮雕门窗、佛像、经幢。上为十三层八角塔檐,每个檐角安放砖雕佛像,共计104尊。
金代,继海慧大师圆寂之后,大延圣寺依次由晦堂、懿行、虚静、圆通住持。前两位大师圆寂后的舍利塔,建在寺内第一进佛殿之前,也是十三层八角,后两位大师圆寂后的舍利塔,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