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建筑基址一起发现的,还有5眼水井和一处窖藏。窖藏放置9件陶瓷器:一把青瓷壶、两把黄绿釉壶、3个黄绿釉盒、3个黄绿釉盆。这批陶瓷器具有晚唐至北宋的特征,其埋藏的年代当为北宋时期。这一发现令考古队员格外兴奋,因为这是广州首次发现宋代瓷器窖藏。
专家介绍,这批窖藏瓷器显然与建筑的废弃有关。当时这里的居民可能是预料到会有大事发生,于是在建筑毁于大火之前藏匿起了这批瓷器,但不知什么原因,主人再也没有回来,9件瓷器也就静静地在地下沉睡了1000多年。
可能是南汉皇帝离宫别苑
而发现的灰坑出土了大量生活用品,最弥足珍贵的是坑内出土的一件青铜佛造像,长11.5厘米。上部形状如矛,下有圆锥状底座,佛像立姿,着曳地长袍,身后有刻线火焰纹光背。这是广州目前所知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青铜像佛,根据同时发现的“乾享重宝”铅钱推测,佛像应是南汉时期的产物。
根据文献记载和发掘地点的方位分析,专家认为这次发掘的建筑遗址可能是南汉皇帝在郊区建造的离宫别苑或寺院。
明代棺底57枚铜钱铺成“王”字
记者了解到,除建筑基址和灰坑之外,这次发掘还清理出西汉早期至明清时期的墓葬52座。难得的是,墓葬出土的器物及墓葬型制发展演变轨迹十分清晰,反映了广州地区不同时期葬制的时代特征。
这些墓葬当中,有两座是南越国时期的竖穴木椁墓。一座一棺一椁,底部铺2~4厘米大小的石粒,是一座典型的南越国早期土著越人墓葬。另一座分前后室,出土有陶器、石壁、铜镜等30余件,一陶罐的肩部戳印有“居室”二字。“居室”是汉廷或诸侯王国中的“少府属官”,表明墓主可能是南越国的中高级官吏或贵族。
此外,西汉和东汉的墓葬出土遗物丰富,其中琥珀蟾蜍则是广州考古首次发现,为佩戴的串饰品。
这次发掘清理的一座明代早期土坑墓最为奇特,在棺底部用57枚铜钱铺成“王”字。这些铜钱大多是北宋铜钱,从北宋早期的“太平通宝”到北宋晚期的“大观通宝”都有。明代的数枚铜钱是早期的“洪武通宝”。这种用铜钱铺在棺底的形式为首次发现。(广州日报)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