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894年7月25日上午,日本舰队在黄海丰岛海域击沉了清朝“高升”号运兵船,击伤了“济远”号、“广乙”号护航舰。8月1日,清朝和日本同一天互下宣战诏书,甲午战争揭开序幕。1895年2月17日,日本舰队占领威海卫军港,北洋水师舰队全军覆没。
然而,在慈禧太后费时十余年、耗银数千万建成的避暑夏宫颐和园里,另一支“舰队”仍在昆明湖中载着慈禧歌舞升平、寻欢作乐。
■一条永不沉没的石船
颐和园的前身,是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园。当年尚为“懿贵妃”的慈禧,曾随咸丰帝在清漪园昆明湖上泛舟。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与附近的圆明园同时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毁。
颐和园现存的石舫,是清漪园旧物,原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仿照乾隆下江南时乘坐的帆船打造的。那时的帆船,是头低而尾高,因尾部要装船舵。如今的游人,总以为较高的那端是船头,常疑问为何船舵会装在船头,其实是误解了石舫的方向。这条石舫,表现的是一条进港的归舟,所以较低一端的船头对着岸边。
乾隆曾有一首《咏石舫》诗:“雪棹烟篷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涛。载舟昔喻有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意为他这条石舫不怕水面冰冻,也不怕湖上惊涛,永不沉没,同时还寄寓了“水能载舟,亦能覆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