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外交档案最新解密:熊猫外交的故事(图)
  • 盘点:中国史上十七位淫乱误国的皇妃(组图)
  • 千年隆兰古树泄密 三国时期的广东曾经很冷
  • 崇祯帝误中反间计 袁崇焕千古奇冤西市被分食
  • 史上伟大的日子 揭秘5-25真实的故事(组图)
  • 清朝八位皇后的身世档案
  • [历史解码]三国时期最工于心计的美女:甄洛
  • 皇觉寺的小和尚朱元璋 乱世投军成就大明朝
  • 一位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张闻天向毛泽东交权始末
  • 覆巢下安有完卵 民生太多艰:抗战时三大惨案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历史文化

    三清山发现建文帝陵墓 明史第一谜案有望破解

      官涛认为,三清山道教建筑物大多为微缩小殿、小庙,这与建文帝隐身财力受限有关。其殿堂虽小,但规制未减。局限于特定历史下的有限财力但仍然精巧作之,利用信教徒崇教捐资,苦心经营几十年才全部完成。其以名山大川为陵的豪博大气,决不亚于一般在位帝王陵墓建制。

      据了解,关于建文帝与三清山有关联的故事,我国民间及文物考古界一直有传闻。上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黄上祈的著作《三清山道教文化考略》中就有《明代建文帝失踪之谜和三清山追踪》一文,该文对建文帝有可能逃往三清山,隐居玉山境内,作了合理猜测、推断。书中认为,明朝三清山林深叶茂、地广人稀,不易引起朝廷注意。而且兴盛的道教文化和众多佛、道宫观寺院形成较为安全的隐蔽条件。另外,1983年玉山县东南发现的《重修三学禅院碑记》碑文中有一段提到了建文帝当年逃出南京后曾来到三学禅院避难。

      实地考察

      大量石刻疑与皇室有关联

      4日一大早,记者随同方志远教授、官涛一行来到三清山景区北面的三清宫景点进行现场考察。

      官涛领着记者一行查看了刻在“詹碧云藏竹之所”东北侧面的一块山岩,山岩上刻有“螣冈”二字。对此,官涛解释,经考证“螣”为“蛇”,即小龙。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五日,为农历丁巳年,属相为蛇,即位时年仅21岁,也可谓“小龙”。一个“螣”字,刻置于墓侧,用心良苦。

      另外,在三清宫前牌坊上有一幅石刻对联,“云路迢遥入门尽鞠躬之敬,天颜咫尺登坛皆俯首之恭”。官涛告诉记者一行,经查典籍,“天颜”只有“帝王的容颜”一种解释。据《王氏宗谱》记载推测,当时詹碧云正被延为三清宫住持,往来烧香拜神的善男信女,对虔诚礼神三跪九叩的“詹碧云”实在是“天颜”咫尺。此外,三清宫大殿石柱楹联镌刻“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三元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有传说是建文帝隐身三清山时所题。

      一同考察的方志远教授认为,这些石刻确有不同寻常之处,官涛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仅凭这些表面现象就推断出石刻一定与建文帝有关,任何考古发现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驳倒他人的不同说法。

      道士陵墓极像南京明孝陵

      考察途中,官涛表示,最能说明建文帝失踪之谜的证据就是“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与山路相接之处竖有一块“詹碧云墓”的指示牌。

      记者一行在现场看到,该陵墓是由同一色花岗岩仿陵园式建筑,其构造因山制形,拾坡而上,前陵后寝,共有五层。墓正中设有须弥座,座上建有宝塔。宝塔分三部分,最下端为双层环形基座;中部则成腰鼓形,正面镂空成拱状神龛,龛内放置詹碧云石雕像,该雕像道冠长须,鹤发童颜,面容清癯,栩栩如生。宝塔上端为七级六角密檐塔身及宝塔。陵墓周围矮墙仿五岳封土火墙式,前后四进院落敞式拜堂结构,每层以寻杖石栏相隔,栏柱上分别雕刻石葫芦、莲花和形态各异的狮子,雕工精细,工艺精湛。

      官涛介绍,该陵墓在三清山景区除三清宫以外是最大的明代古建筑,从前一直被认为这是一个全真派道士的墓,但明显比王祜及其他墓大而气派。